七一社區        注冊

群眾路線要踐行三種理念

竹山縣委辦主任、統戰部長 王超

2014年04月28日15:5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強調更加注重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以更多的綠色、民生GDP讓人民共享改革紅利。踐行群眾路線,落實全會精神,關鍵要把握“綠色、市場、民生”三維綱要,以為民真情、務實硬功、清廉本色踐行“市場決定取舍、綠色決定生死、民生決定目的”的發展理念,真正實現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1、市場決定取舍。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客觀要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資本,技術,勞動,人才,一切生產要素迸發生機與活力,讓社會創造財富的源泉能夠充分涌流。但現實中,政府作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主體,行使了許多本不該有的職能,管了很多不該管的事,對市場管理過多、干預過多,造成市場經濟發展不“經濟”。竹山地處秦巴山腹地,長期的閉塞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官念”,在區域發展中,政府慣於以管理者自居,樂於以行政命令推動。比如,一些決策者發現市場上黃姜、魔芋、朝天椒、生豬等一段時間俏銷,則在未經過科學全面調查也未充分考慮市場風險的情況下,拍腦袋決策,以行政權力層層傳遞壓力,推動群眾大面積大投入種養,結果市場行情看跌,物賤傷農,民怨載道。為轉變這種“扭曲的官念”,竹山積極解放思想,從嚴管控政府“閑不住的手”,全面推動行政審批、農村經營體制等助推市場主體培育和經濟發展的十大重點領域改革,339項行政許可項目和195項非行政許可項目得到全面清理和集中辦理,審批時限由原來平均20個工作日縮短為7個﹔圍繞市場需求,突出抓好龍頭培育,做大做強聖水、巴山食品、天新醫藥、強生園、古牛泉等骨干企業,極大地吸引了群眾主動投入產業建設的積極性。目前,全縣以茶葉、油料等“三大三特”產業為重點的基地達到100萬畝,建成了九裡崗、燕子山等10大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形成了“聖水、古牛泉、武陵峽、十星紅”等地域特色品牌,“竹山鄖巴黃牛”、“竹山鄖陽大雞”、“聖水茶葉”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人民群眾增收能力逐年增強。實踐証明,市場是最好的篩選機,隻要遵循市場規律,常懷為民之心、善做利民之事,就一定能把事辦好,贏得群眾的信任支持。

2、綠色決定生死。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升級為國家戰略,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時至今日,面對霧霾天氣、飲水安全、土壤重金屬污染等環境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是繼續唯GDP是瞻?還是環保優先?轉變發展模式、建設生態文明,已成為全社會共同責任。竹山是湖北省資源大縣,境內水能、礦產和生物等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C+D儲量的礦產8大類32種,全縣生物品種3200種之多,是“中國肚倍之鄉”、“中國綠鬆石之鄉”、“中國高香型生態綠茶之鄉”和“華中地區中藥材寶庫”,但同時竹山又是國家八七扶貧攻堅特困縣、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加速發展早日脫貧是全縣上下的共同期盼。一些群眾秉持“靠山吃山”的致富理念,依托縣境內得天獨厚的綠鬆石資源,進行了數十載的私挖濫採,結果帶來的只是稀有資源的流失、寶石的賤賣、環境的破壞、生命的代價、少數人的暴富和形象的損壞,全縣綠鬆石有產量無產業、有品質無品牌、有收益無效益。面對調水源頭的使命擔當和國家主體功能區、限制開發區的發展“天花板”,竹山痛定思痛,決心呵護好自然賜予的清潔陽光、空氣和水等“奢侈品”,引導全縣上下堅定“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越是山區越要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覺在“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制定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建設十堰綠色發展示范區的實施意見》、《生態環境規劃綱要》,啟動礦區的“三進三增”群眾路線主題實踐活動,抓好黃姜、造紙、小水泥和城市污水等專項治理,依法關停了60余家污染嚴重的“五小”企業,關閉綠鬆石、鐵礦礦點240多個,完成了城關污水處理廠、城區垃圾處理廠、文峪河硫鐵礦治理、鑫源皂素廢水治理等項目,全縣植被覆蓋率達80.2%,森林覆蓋率達61.3%,堵河水質常年保持在國家Ⅱ類標准,保護了“藍天碧水、白雲綠地、青山鳥語”的生態家園,為全縣人民更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創造了良好條件。事實說明,綠色是維持生命的基本底色,生態是事關生死存亡的民生大事,隻有重視生態文明、堅持綠色先行,讓人民對喝上清潔水、呼吸新鮮空氣、沐浴明媚陽光不再是奢望,才是真正的讓人民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3、民生決定目的。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乎國運。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發展與改革最終目的是讓廣大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多年來,竹山致力於“富民”與“強縣”統一,堅持以發展實績推動民生改善,以民生改善檢驗發展成效。順應“四化同步”趨勢,以產業培植、村庄建設、全民創業、扶貧開發等為重點,不斷刷新民生改善的紀錄:完成“一建三改”4萬戶,建設庸派民居2萬多戶,培植生態文明示范院250多個,建成56個綠色社區,254個村實現了農家書屋、娛樂活動室、文化科技培訓室等文化工程全覆蓋,1206個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實現通水、通電、通水泥路目標。義務階段入學率達100%,高中職教以上學歷人口比例達到32%,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培育新型農民10萬人,農民專業合作社250多個,科技示范戶1850個,轉移農村勞動力11.57萬人,實現務工收入11.86億元,竹山成為全國知名勞務輸出基地縣。全縣“十星級文明戶”達到6.3萬戶,打造了236省道沿線百裡生態文明帶、305省道沿線百裡城鎮示范帶,培育了全國第三批小城鎮建設改革試點鎮寶豐鎮、全省旅游名鎮上庸鎮等一批生態集鎮,涌現出了以全國文明村煙墩子村、全國綠色小康村聖水村、全省新農村示范村三台村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美麗鄉村,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空前改善,保証了農村社會持續繁榮穩定,促進了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穩固。實踐証明,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堅持群眾路線,核心在於兢兢業業辦實事解民難,而不是為了辦幾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甚至是“貪腐工程”,隻有做到民之所需政之所向,才能從根本上解答好“我是誰、依靠誰、為了誰”的命題考卷,也才能成為新時期合格的“趕考”尖兵。

總之,“市場決定取舍、綠色決定生死、民生決定目的”新理念,既對政府工作職能轉變提出了新要求、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了新挑戰,也對黨的群眾路線回歸本真指明了前進方向,隻有牢固市場、綠色、民生取向,堅定不移地矢志篤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奮斗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