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一章  經濟轉型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第二節  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體系

蔡鑫 高峰 張靜波

2014年04月28日16:0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授權 獨家連載

在過去一些年裡,中國政府一直在推動經濟轉型。2005年,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總結了“十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當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戰略重點,使經濟增長建立在人口素質提高、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上,走科學發展道路。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開展節能降耗工作,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八項基本要求,並使之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其中之一是:“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報告還提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平衡地區發展,合理規劃城市發展,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等內容。

此外,報告以很大篇幅明確提出,指出:“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

報告指出,中國將確保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其中一項重要標志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初步建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為實現這一目標,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必然的。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一《決定》將成為中國未來改革的總綱領。

《決定》中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部分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

《決定》中關於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部分指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決定》中關於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部分指出: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

《決定》中關於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部分指出: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

《決定》中關於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部分指出:要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完善稅收制度。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決定》中關於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部分指出: 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

《決定》中關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部分指出:要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放寬投資准入,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決定》內容共分為16部分,除了第一部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指導思想”以外,另外的15個部分中,有7個部分是關於或主要關於經濟領域改革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經濟體制改革仍然是中國這一輪改革的主要內容,這是符合中國基本國情的正確判斷。

綜上所述,中國政府對於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一直有深刻認識與認真規劃,中國沒有在成績的基礎上沾沾自喜,而是主動求變,謀求中國經濟轉型成功。

從任何一個角度看,中國政府都會盡全力改變中國經濟的內涵。中國政府對經濟轉型有清醒的認識,並且努力從制度與政策層面創造出有利於經濟轉型的制度環境。這一方面源自於中國政府執政為民的核心理念,經濟發展成果的最終目的必須是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也源自可持續發展要求和應對國際市場擠壓和競爭的壓力。中國政府在努力創造有利於中國經濟轉型的制度環境。我們堅信,隻有堅持改革,中國才有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而不斷推進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源源不斷的制度紅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理論書庫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