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義桅:東西互鑒與第五個現代化

王義桅

2014年04月21日10:55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東西互鑒與第五個現代化

關於“第五個現代化”的討論如火如荼。日前,筆者參加第七屆中英政黨對話期間,倫敦市長首席經濟顧問發表演講時說,“中國還在以管理封閉經濟的體制在管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西方的主要憂慮”。這比簡單指責中國不民主顯然智慧得多,給中方代表留下深刻印象。在回應環節,我答曰,感謝先生的提醒,不過中國領導人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正在推行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環顧世界,各國都需要改革、都在改革,改革的成效關系國家制度競爭力﹔可改革性,本身就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曾表示,西方希望中國改革成功,以便從中國的成功中找到啟發,因為西方走不出自我循環了,需要外來智慧。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早就預言——中國有可能自覺地把西方更靈活也更激烈的火力,與自身保守的、穩定的傳統文化熔於一爐,如果這種有意識、有節制地進行的恰當融合取得成功,其結果可能為人類文明提供一個全新的文化起點。可惜當今西方世界尚未有反思企及湯氏的高度,走出危機后更使得西方好了傷疤忘了疼,使得此輪全球金融危機被稱為“浪費掉的危機”。

加拿大華裔學者梁鶴年先生在《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一書的前言中說,近代以來,國人往往學西方是指望“洋為中用”,其實首先應明白“洋為洋用”,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故此不能隻研究西方的成功,更應研究西方的失敗。因為“成功的條件往往是獨特的,不能抄襲﹔失敗的原因則往往是共通的,可供參考”。筆者在《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中也提出類似看法,主張即便學習西方,也應學習其代表人類未來發展方向的嫩芽部分,因為“物壯則老”(老子語)。

要讓此輪全球金融危機不成為“被浪費的危機”,中國該樹立何種態度呢?這就是重新反思東西方關系。啟蒙運動期間的東學西漸、鴉片戰爭以來的西學東漸,到改革開放后再次西學東漸,如今改革2.0版本則迎來了東西互鑒、甚至南北互鑒時代。無論東方、西方,無論北方、南方,都在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沒有誰能假定自己總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面,代表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未來。

反映到國家制度選擇層面,西方發達國家也面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改革難題。這使得第五個現代化不只是中國的現代化,也是全球化的現代化。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各項改革要取得決定性成果,各項制度要定型。這就為中國新一輪的改革賦予國際競爭力的時代內涵。中國第五個現代化,一如既往將不是在封閉的環境下進行,而是在更高標准的全球化開放背景下展開,既要西學東漸,也在東學西漸,開啟東西互鑒新時代。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