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書林:認知中國夢應規避“五種傾向”

2014年04月02日10:04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以來,全黨、全國、全社會對中國夢的宣傳闡釋、教育導引、認知內化就一直在持續進行中,並取得了預期效果。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急需規避的傾向性問題。對這些傾向性問題,必須抓緊予以厘清並作出取舍。否則,就會對我們科學認知把握中國夢造成誤導誤判,進而阻礙中國夢的健康有序推進。

規避對中國夢上行下效衍生地方夢、行業夢的傾向

中國夢是凝聚全民族、全中國、全社會的高遠理想,是一個整體、權威性的概念,不容許將其拆分和肢解,更不允許對其實用性地加以曲解。但是,當下在宣傳闡釋中國夢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卻出現了打著中國夢的旗號,上行下效甚至一哄而上地去闡發地方夢、行業夢、城市夢的傾向。比如有的地方從實現本地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目標切入,借鑒中國夢的理論邏輯與價值標准,提出了內涵各異的地方夢。有的單位、行業、部門、企業從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需要出發,提出了形態各異的單位夢、行業夢、部門夢、企業夢。有的大、中、小城市甚至城鎮,從建設現代化都市、提升城市發展質量與水平的目標入手,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夢、城鎮夢。這些地方夢、行業夢、城市夢的提出,雖然在一定范圍內有其積極意義,但從整體看,它們都事實上造成了對中國夢的肢解、曲解,破壞了中國夢的整體性、宏觀性、全局性。

規避這種傾向,必須守住兩個底線:其一,中國夢是屬於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是一個整體。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理想追求,是“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升華,是屬於全體中國人民的宏觀、高遠奮斗目標。所以,必須站在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立場上整體性地去把握它,而不能肢解它。其二,中國夢是以“中國”來命名的夢,具有最高的絕對的權威性。不容許任何地方、行業、單位、部門以提出自己夢的形式,直接或間接挑戰中國夢的權威,尤其不允許曲解中國夢。

規避把中國夢等同於社會物質性需求滿足之夢的傾向

時下,某些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認知:實現中國夢的過程就是滿足社會物質性需求的過程,社會物質性需求得到充分滿足的程度標志著中國夢的實現程度。這種把中國夢簡單地等同於社會物質性需求滿足之夢的認知傾向,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其一,它根植於貧富差距拉大造成的相對貧困感。在我國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於政策導向、能力水平、制度慣性等方面的差異,不同地區、行業、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拉大,貧富分化的現象日益加劇。在貧富分化加劇的態勢下,實現中國夢在一些人看來自然而然的就是要像富人那樣有大房子住、有好車子開、有華麗衣服穿、有精美食物吃、有充裕的錢花。其二,它與媒體關於中國夢的社會物質化宣傳有關。媒體對中國夢的宣傳多是集中在人民群眾最關切的住房、就業、醫療、教育等社會物質性需求夢想之實現上,而對於人民群眾基於理想信念層面對中國夢的更高精神追求,挖掘與宣傳的力度則遠遠不夠。這種媒體宣傳、輿論引導上的“議程設置”,就使得一些人自然地將中國夢與社會物質性需求的滿足挂起鉤來。

有效規避這種傾向,就應進一步明晰:中國夢是我們高遠的精神追求、遠大的理想目標,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共存發展的綜合之夢。將中國夢等同於社會物質性需求的滿足之夢,實質上是以偏概全,甚至是“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規避庸俗化中國夢的傾向

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庄嚴承諾,是黨決心領導人民全力實現的民族復興偉大目標。因此,它是一個嚴肅的問題,是一個嚴正的話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個嚴謹的政治議題。但是,當下在有的情況、場合和情勢下,在有的人的話語系統中,卻出現了庸俗化中國夢的傾向,甚至是不負責任地去調侃、戲說。那些將中國夢這樣一個特別嚴肅的問題,以一種極不嚴肅的游戲心態、口吻進行調侃的做法,在客觀上就體現為庸俗化中國夢之傾向。

根治這種傾向,要求廣大人民群眾必須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中國夢,切實做到將其入腦入心﹔從言談舉止間高度尊重中國夢的嚴肅性,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它﹔從講政治、講大局的基點出發切實維護中國夢的高雅品質與非凡氣質,牢記“中國夢就是當代中國最大的政治”。

規避將中國夢闡釋為個人夢簡單相加的傾向

現在有一種對中國夢的錯誤闡釋傾向,那就是:把中國夢說成是個人夢的簡單相加,是個人夢的集合體。其實,這種由無數個人夢疊加起來的夢集合,本質上還是個人夢,因為其中每個人的個人夢都是獨立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夢,但這並不自然就生成了中國夢。

中國夢與個人夢的關系是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沒有個人夢,就沒有中國夢。但是,個人夢卻並不等於中國夢,中國夢也絕不是個人夢的簡單相加。中國夢雖然是與個人夢聯系在一起的,但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之夢,它集合了國家、民族、人民三個層面的核心要求。因此,中國夢不是個人夢的簡單算術加法,而是對13億中國人個人夢的高度凝煉、概括與升華,是13億個人夢中對國家、民族、人民發展理想訴求的普遍性、共性要求之體現。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夢發端於個人夢,但又遠遠高於個人夢﹔中國夢與個人夢相關聯,但絕不等同於個人夢。

規避把中國夢與世界夢對立起來的傾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相繼提出了中國夢與世界夢,但二者在向度上是截然不同的。中國夢是內向性的,世界夢是外向性的。據此,有人就把中國夢與世界夢對立起來,認為二者各有其活動領域及邊界,屬於“井水不犯河水”式的各自獨立狀態。但實際上,中國夢與世界夢並不是互相對立、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對抗關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伴共生關系,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內在統一關系。

一方面,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是我們追求和平發展、和諧共處、合作共贏世界夢的活水源頭、前提基礎、堅強后盾。從本質上講,中國夢的國際化、全球化過程,就是我們的世界夢。沒有向著民族復興中國夢所進行的堅定行動,沒有中國夢在世界上不斷擴大和深化中的影響力,世界夢的建構就缺乏堅實根基、過硬底氣。隻有緊緊抓住中國夢並在追夢的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我們才有資格、有能力、有底氣去闡釋我們對美好世界的夢想追求,並團結一切可能的世界力量共筑我們設計的世界夢。

另一方面,我們的世界夢又是實現中國夢的良好外部環境和有利條件。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幻想關起國門來搞封閉式發展,都隻能是一廂情願。“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需要中國”,這已經成為我們常態的思維邏輯。因此,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不可能是我們的自說自話,必須具有世界眼光,自覺地在全球化、國際化的視野中去審視它、定位它、推進它。

(作者單位:山東省委黨校黨建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