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星星: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思考

2014年03月31日10:47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其審議通過的《決定》,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實踐,科學分析了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形勢任務,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重大部署、創新舉措,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黨和國家的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從歷史回顧和思考中加深對全會精神的理解,能更好地堅定改革的信心,凝聚改革的共識,提振改革的勇氣,增進改革的智慧,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進。

一、充分認識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和重要經驗

全會及其《決定》高度評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5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35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盡管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發展中的問題依然嚴峻,但歷史實踐充分証明,正是由於堅持不懈地推進改革開放,中國才有持續35年的快速發展,才有在國際上愈益顯著的大國地位,才有整個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自信。全會及其《決定》用“新的偉大革命”、“偉大覺醒”、“關鍵抉擇”、“活力之源”、“重要法寶”、“必由之路”等詞語,深刻闡述了改革開放對中國現代化建設起到的重大作用。

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創造了豐富的寶貴經驗,中共中央曾多次做出總結和概括。習近平強調:“必須認真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全會及其《決定》著重從四個方面總結了改革開放的重要經驗,即: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勇於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這些重要經驗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寶貴的歷史借鑒。

二、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歷史起點”

《決定》指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從總體上看,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中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正是基於這三個“沒有變”,《決定》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

同時也要清楚地看到,經過35年來的改革發展,既為我們開辟了道路、提供了經驗、奠定了基礎,也使我們不能不面對許多發展中和發展后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繼續保持持續快速發展難度加大,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當前,隨著國內外環境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面臨著許多更加復雜、敏感、尖銳的矛盾、困難和問題。有的牽涉復雜的部門利益,有的要觸動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有的需要統籌協調多方面關系,有的需要在廣泛領域凝聚社會共識,許多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甚至是牽動全局的敏感問題和重大問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的歷史起點,必須最大限度集中全黨全社會智慧,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科學認識改革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規律,特別是正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以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的精神,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新的歷史起點既充滿挑戰又蘊涵機遇,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才能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三、正確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部署

全面深化改革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全會及其《決定》在深入總結改革開放歷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任務的基礎上,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做出了全面部署。《決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是凝聚全黨全社會改革共識、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

《決定》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用“六個緊緊圍繞”闡釋了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思路,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從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以及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等方面,具體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從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高度,充分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性要求。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同時發揮經濟體制改革對其他各方面改革的牽引和帶動作用。“六個緊緊圍繞”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既抓住了當前中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又著眼於長遠的總體設計和制度安排,體現了實踐發展的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整體部署,必將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四、扎實推進讓全體人民共享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

全會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有利條件。同時,由於現有經濟發展水平和某些政策上的原因,社會上還存在大量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人民群眾對社會不公問題的反映越來越強烈。這個問題如不認真有效地加以解決,不僅會影響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的信心,而且會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著眼創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不斷克服各種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現階段存在的有違公平正義的現象,許多是發展中的問題,是能夠通過不斷發展,通過制度安排、法律規范、政策支持加以解決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在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努力使全體人民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全會及其《決定》著眼於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對加快社會事業改革做出了具體細致的部署,把加快民生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作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方面,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促進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弱勢群體傾斜。隻有讓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才能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不竭的動力和保証。

(作者為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