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

趙周賢 湯俊峰

2014年03月16日08:4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習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對改革開放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對改革開放內在規律的深刻揭示,表明我們黨對改革開放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新的思想動力。

  特色彰顯優勢。改革開放隻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才能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勢

  特色是事物獨特風格和內在優勢的體現。當代中國的鮮明特色,不同於傳統的中國,不同於當代世界的其他國家,而是指當下正在發展的中國獨有的特征和品格。改革開放這個鮮明特色,最深刻地反映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當代中國的制度優勢、政治本質。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鮮明特色是在與西方資本主義的競爭比較中形成的。當代世界的改革,是由新科技革命引發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形成的時代潮流。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在新一輪經濟競爭中處於同一起跑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雖擁有市場經濟運作經驗豐富、國際規則優先便利、壟斷全球市場的強大支撐等有利條件,但卻存在深陷金融危機財政困境、黨派之爭及高福利難以為繼等問題。中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改革開放道路,35年來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相比於西方發達國家的困境,中國的改革開放日益展現出國家戰略的長遠優勢、執政決策的高效優勢、善於吸納的融合優勢等鮮明特色。

  改革開放成為當今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根本原因在於始終堅持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改革浪潮幾乎席卷世界所有國家,不少國家以改革起步,卻深陷發展危機,甚至改旗易幟。中國改革開放也並非一帆風順,但最終突破重圍取得勝利,有多方面原因,最根本的是我們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市場經濟最大優勢是有效配置資源、激發社會活力。中國改革開放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社會主義與市場有機結合起來,使社會主義公有制優越性與市場經濟的活力充分發揮,因而當代中國既有發展效率又有創新活力,從而獨具特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必須牢牢把握的正確方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35年來,改革開放的每一步,都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也是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制度保障和根本原因。隻承認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卻有意回避成就背后的制度原因,既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事實。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原則、有立場的,這就是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旗幟鮮明地宣示了改革的根本性質和正確方向,隻有堅持高舉旗幟把握總目標,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才能保証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順利推進、蹄疾步穩。

  特色展示活力。改革開放隻有不斷全面深化,才能進一步激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特色是事物內在活力的表征。改革開放的鮮明特色說明,當代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具活力的偉大社會發展實踐。同時也昭示我們,要使當代中國改革開放更具成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具蓬勃活力,唯一的出路是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共產黨對改革開放的實踐創新和理論探索史無前例,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習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35年來,我們黨無論是探索出先農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內地、先局部后整體的漸進式改革實踐,還是突破思想禁錮,形成從改革開放性質、目的、主體力量到衡量標准等系統理論成果,其探索力度、創新深度都不斷創下新高。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改革開放實踐中,不僅沒有像西方預言的那樣走向潰敗,反而愈益展現出馬克思主義政黨所特有的戰略遠見、創新包容、組織高效等優秀品質,與西方政黨那種低效保守形成強烈對比。實踐証明,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中國一切事情的關鍵,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証、核心要素。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開創的偉大事業,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最大限度凝聚人民的力量。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鄧小平說,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從當年安徽鳳陽小崗村開始,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遍及各個領域、涵蓋各個層次、涉及各個行業億萬人民參與的宏大工程。改革開放極大解放了生產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的創新活力,創造了現代經濟增長史上的奇跡。中國改革開放的規模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發展成效惠及的人口數量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多的,人民群眾參與改革開放的廣度、創造的力度、期待的熱度也是空前的。人民是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隻有認真貫徹群眾路線,堅持人民立場,依靠人民推動改革,發揮群眾首創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性、深刻性、廣泛性世所罕見,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中國的改革不僅深入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而且深入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利益調整等深層結構。不僅要面對國內經濟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的壓力,還要面對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挑戰。不僅要解決發展中形成的城鄉區域差距、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現實問題,還要面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完善執政方式等重大課題。當代中國既創造著當今世界最大規模的繁榮,也面臨著世界最艱巨的發展難題,同時更孕育著當代世界最大的改革機遇。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正確處理改革重大關系,使各項改革舉措相互銜接配合,取得改革成效最大化。

  特色標示趨勢。改革開放隻有順應時代潮流,才能趕上世界前進步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特色的價值是在順應大勢中凸顯的。改革開放之所以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特色,是因為35年來我們始終注重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適應經濟科技發展要求、適應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期待,不斷推進經濟社會全方位改革,取得巨大發展成就。未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夢,改革開放必須更加自覺把握時代需求、回應時代挑戰,在新的起點推動中國不斷發展進步。

  改革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普遍規律。改革是人類最經常的社會實踐。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大中型改革數十起,小改小革不計其數,正是這些改革推動了中國社會不斷發展進步。35年來,我們用改革的辦法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必須看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改革既不會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系,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以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新要求。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特色,不僅說明中國的改革開放符合人類社會追求發展進步的歷史潮流,符合中國的國情和人民意願,而且昭示我們,未來的中國隻有繼續堅定推進改革開放,才能早日實現民族復興夢想。

  全面深化改革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圓夢之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實現中國夢,盡管有35年來奠定的雄厚發展基礎,但任務異常艱巨、發展困難重重。應對困難挑戰,最重要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啃硬骨頭、涉險灘中開辟發展通路,在更好與世界互動共贏中擴大改革成果,這是當代中國最實際的圓夢之舉,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全面深化改革。要把凝聚共識與銳意攻堅結合起來,匯聚推進改革的強大正能量,以始終如一的堅定信念、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把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把實干精神與科學精神結合起來,既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又善於系統、具體、歷史地把握中國社會發展和改革特點規律,做到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承受程度的統一。把改進作風與提高能力結合起來,鞏固群眾路線教育成果,以優良黨風贏得群眾,同時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強化責任擔當,提高領導改革開放的能力水平,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趙周賢、湯俊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