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偏離法治軌道

寧夏黨校理論學習中心組

2014年03月12日15:28   來源:寧夏日報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偏離法治軌道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同時又強調:“深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

當前改革必然會觸及更多深層次矛盾,必然涉及利益關系深度調整,復雜性和難度前所未有。我們既要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又必須確保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進行,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做到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涉及法律規定的改革試點,都必須有法律規定或者法律授權。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全面深化改革是贏得全體人民的廣泛認同和支持的需要。改革能否得到人民的認同,能否讓改革紅利惠及全體人民,是未來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時代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眾期待進一步深化改革。如果改革不能讓全體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就會喪失其信任。改革的步伐決不能停頓,更不能倒退﹔全面深化改革是解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繼續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勢頭的迫切要求。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攻克的體制機制頑瘴痼疾很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和兼顧的利益很多,特別是許多改革舉措直接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這些需要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的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有效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破除沉疴,革除積弊,沒有改革開道,哪有新風和暢?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沒有改革推進,如何成就夢想?隻有改革,才能釋放最大的發展紅利,才能成就“中國夢”。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的保障和引領。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需要法治的保障。改革是為全體人民謀利益,改革的成果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需要真誠傾聽人民的呼聲、真實反映人民的願望、真情關心人民的疾苦,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法治程序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使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更有前瞻性、科學性和民主性,需要法治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序推進需要法治的保障。中國正處於重大轉型時期,改革已進入關鍵期和深水區,轉型和改革交織融合,轉型倒逼改革,改革又面臨時間和空間的雙重約束,利益失衡,矛盾凸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駕護航﹔找准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需要法治的保障。我國經過多年的改革,破解了許多影響和制約發展的重大難題,但還有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甚至是牽動全局的敏感問題和重大問題。從現實情況看,要解決的問題遠比以往更為敏感和復雜,任務更加艱巨繁重。這些問題都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緊密相關,要找准解決這些問題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需要從立法的角度,通過立法機關的立、改、廢而確立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做到改革於法有據。

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我們需要根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大力加強法治中國建設,充分發揮法治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培育廣大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通過法律培訓和宣傳教育,使法律信仰深深根植於廣大領導干部心中,讓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權力觀念、法律至上的價值觀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觀念、權利義務相統一的法律思想觀念武裝廣大領導干部頭腦並指導其行動。其次要全面提高立法質量,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切實維護法制統一。通過法律的立、改、廢,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法律條件。再次要嚴格依法行政,大力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要完善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堅持依法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做到全面深化改革決策的做出要符合法律的要求,體現法律的精神。要依法認真履職,嚴格執法,做到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真正實現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強化執法監督和行政問責,堅持有錯必糾、有責必問。

(執筆:張 廉 賈德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