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程伯福:防避干部考察失真需廓清九個不等式

2014年02月24日09:16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防避干部考察失真需廓清九個不等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重要的是“把好干部及時發現出來、合理使用起來”。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有效防避干部考察失真、使用失誤,切實把人“選准用好”,必須廓清以下九個不等式。

能量≠能力

時常聽到有人說,某某某很有些“能量”,沒有他擺不平的事,沒有他搞不定的人。一些領導也喜歡用這種有“能量”的人來處理難事、解決難題,認為他們有能力、有魄力。殊不知,這些所謂的“能量”,很多時候靠的是不擇手段,或狐假虎威,或哄騙利誘,或拉攏收買,甚至黑白葷素齊上陣。這種人崇尚“厚黑學”,奉行“潛規則”,喜歡結交社會上的三教九流,一身“江湖氣”,攀上大款稱兄道弟、勾肩搭背,美女面前眉開眼笑、夸夸其談,辦事不講政策,“出牌”不按規矩,讓群眾膽戰心驚,敢怒不敢言。如此“能量”,即使能炫耀一時、應付一陣,但最終會江郎才盡、黔驢技窮,為人所不齒。有“能量”不等於有“能力”,如果隻看“能量”而忽視“能力”,長此以往,必然損害黨的形象,離間黨群關系,破壞干部威信。能力也是生產力,任何時候都要重視挖掘和使用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千萬不能讓有“能量”的人一路順暢,既升官又發財。近些年“落馬”的高官中很多在位時都是“能量”巨大之人,這樣的教訓極為深刻。

人物≠人才

當下,社會上各類“人物”輩出,有的左右逢源,有的呼風喚雨,有的指點江山,有的日進斗金,有的裝神弄鬼,有的語出驚人,耳邊常有議論“某某是個人物”。這些“人物”以光鮮的形象活躍在商場、官場、娛樂場,萬眾注目,富貴異常,有的甚至風靡一時,成為不少人勵志的樣板和追逐的“明星”。當前應特別警惕的是,其中有的所謂“人物”搖身一變,被推舉為這“代表”那“委員”,甚至被當作人才吸納進黨的隊伍,有的還被任命為各級干部,成為群眾領袖。“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世界大了什麼人都有。”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隨著網絡新媒體監督的興起和加強,近幾年不斷有曾經叱咤風雲的“人物”被拉下神壇,撕去面紗,露出“廬山真面目”,讓人們看到其真實的丑惡一面,其共同的特點是唯利是圖、唯我獨尊、偷奸取巧、投機鑽營。這說明“人物”很多時候並不見得是人才。復興偉業,人才為本。在考察識別干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擦亮慧眼,不能把“人物”當成了人才。

滿票≠滿意

在干部選拔使用上,群眾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為保障這些權利,近些年各級在票選干部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從實踐看,票數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反映群眾心聲、表達群眾意願、體現群眾基礎。但很多時候投票者對測評對象並不十分了解和熟悉,加之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和各種因素的干擾影響,群眾的意見有時並非真實想法,這就使得“測評滿票干部”不等於“群眾滿意干部”。作為組織,對測評的票數需要冷靜分析,不能“一票遮百丑”,更不能把票數當成提拔使用的唯一條件。當前的問題是,一些單位或領導在選人用人時,黨管干部不力,故意回避矛盾,不負責任,怕得罪人,簡單地把得票多少等同於群眾公論,唯票取人。這種現象直接助長了拉票賄選不正之風的蔓延和盛行,越來越多的“老好人票”“惡意票”“人情票”“交換票”不但失去了評價的真實,還可能會導致本來優秀的干部也被動地加入“拉票”隊伍,做出庸俗的舉動。大多數人不認可的干部一定不是好干部,但得票高的干部也不一定都是好干部。識人用人,要“重票”但不能“唯票”,防止“公論”不公。如果隻看票數、不管其他,就會沖淡黨管干部原則,很容易讓那些投機鑽營者鑽空得利,讓那些敢抓善管、勇於擔當的實干者吃虧,讓那些堅持原則、埋頭苦干的老實人失望。

考績≠實績

如今在干部考核選拔中,考試成為一個重要環節,而且是剛性的“第一道門檻”,考試不達標,提拔無希望。有的單位把考績當成實績,以考取人、唯分是用,以一張考卷、一場演講“論英雄”,搞“一考定音”,導致“干得好不如考得好,實績好不如成績好”,使得很多干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背題”“押題”應對考試上,造就了一批不好好工作的“考試專業戶”。這種傾向必須糾正。一個干部的政治信念、領導能力、思想作風、擔當精神、工作業績、清正廉潔,是很難用一張考卷所能體現出來的,而這些“實績”恰恰是考察評判干部的根本依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考核干部要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識人用人,就是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實績,防止簡單以分取人。隻有重實績,才能選出實干之人,彰顯實干導向,營造實干之風。要把考績與實績綜合考慮,把考試分數與實際能力、綜合素質與崗位要求、任職經歷與發展潛力等結合起來,全面衡量,真正做到優中選優。

破格≠降格

近些年,“蘿卜招聘”、破格提拔等現象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有的“真金不怕火煉”,經得起圍觀和審視,有的卻被“打回原形”,造成極壞影響。這裡面,公眾關心和質疑的不是“用此人是不是破格了”,而是“破格”過程中是否做到了公道、公平、公正,被提拔者是不是憑真本事。戰爭年代,有的20多歲就當師長、當軍長,怎麼就沒有人說三道四?不可否認,當前確有一些領導把“破格用人”當成“魄力用人”,借“破格”之名行謀私之實,搞暗箱操作,獨斷專行,任人唯親,隨意“降格”或“出格”,完全背離了黨的干部路線。破格用人,是為了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不拘一格降人才,隻有敢於破格,選人用人機制才能更具活力,才能創造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但是,破格不是破標准、不是破原則、不是破程序,越是破格越要嚴格,越是破格越要動真格,破格必須是“特別優秀”“特殊需要”,確有真才實學。如果把破格作為違背原則規定的借口,個人買好,“降格”以求,使選人標准降低,讓選人程序成為擺設,造成選人結果失去公正,那就不但違背了“破格用人”的政策初衷,而且會直接影響組織的威信,損害黨的事業,敗壞用人風氣。破格絕不是降格,偷來的巧是致命的拙,降格或出格用人,從長遠看也是害人。

團結≠結團

團結是一種素質能力,是考察識別干部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現實中有些干部以搞好團結為幌子,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結團”上,整天琢磨找有“鄉緣”“學緣”“業緣”的特殊人來交往,把正常的上下級關系、同學關系、同鄉關系、朋友關系庸俗化。他們劃小圈子,對圈內人重用拉攏,對圈外人疏遠排斥,遇事不分好壞,隻講哥們兒義氣。有的領導干部在部屬犯錯誤時,不是及時糾正處理,而是對外統一口徑,掩蓋事實,甚至相互合作,沆瀣一氣,往往造成“一窩爛”,被“一鍋端”。這種“結團”式的團結,是被異化了的團結,是一種無原則的偽團結,實際上是為了獲取不正當利益或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所結成的同盟,表面上“一團和氣”,實際上暗流涌動,它渙散集體,敗壞風氣,難免形成不正之風的保護傘和滋生腐敗的溫床。凡是搞“結團”的干部,都是從維護個人利益、滿足個人私欲出發,是極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山頭主義的表現。我們黨強調的團結,是建立在黨性原則和共同思想基礎上的團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提倡和弘揚掏心見膽、並肩奮斗的真團結,堅決反對表面一團和氣,實際上相互較勁設防的假團結”。識人用人,就是要識破那些“結團”干部的真面目,真正把那些講真理不講面子、在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能夠搞真團結的干部用起來。

年輕化≠低齡化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就明確提出干部隊伍年輕化的要求,保証了黨的事業薪火相傳、長治久安。但近些年,一些地域或領導把年輕化當作低齡化,忽視必要的履職經歷和崗位歷練,簡單用“歲數”選人、卡人,“火箭式”提升現象時有出現。這種以年齡為提拔前提的隱性“天花板”現象,使得基層干部“30歲當官、40歲靠邊、50賦閑”的說法頗為流行,很多優秀的干部因年齡問題失去了晉升的機會,造成大量的人才浪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並不意味著提拔任用的每個干部都必須是年輕的,也不是說每個班子都要硬性配備年輕干部,更不是不同層次領導班子成員任職年齡的層層遞減。“早熟的果子長不大,拔苗助長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沒有什麼壞處,把基礎搞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事實証明,一味片面地追求年輕化,對年輕干部自身成長不利,對事業發展有害。識人用人,關鍵看是否人崗相適,就是要“以事擇人”,有句話說得好:“苟得其人,雖年輕必舉,苟非其人,雖年尊不授。”

表態快≠落實快

抓落實能力是干部素質水平的重要體現。現實中,有些干部對上級指示要求很“敏銳”,表態非常快,“拍胸脯”很堅決,實際上竟搞了些形式主義和表面文章。有的在匯報工作計劃時頭頭是道,看起來很具體很實在,但事后並不真正落實﹔有的上級剛部署什麼事,便不顧實際立即召開會議傳達部署,而不去下功夫督促落實,使各項要求隻停留在嘴上、停留在文件上。是用“表態快”討得領導一時歡心,還是用“落實快”讓領導真正踏實放心,是檢驗一名黨員干部思想作風和領導能力的試金石。古人講“聽其言,觀其行”,“言必信,行必果”。傳達了不等於貫徹了,指出了不等於解決了,要求了不等於完成了,規劃了不等於實施了,批評了不等於糾正了。考察識別干部,既要看表態怎麼樣,這體現思想認識,更要看落實怎麼樣,這體現綜合素質和黨性。

唯命是從≠忠誠服從

自覺地尊重領導,服從管理,聽從指揮,是一個干部優良品質的集中體現。但是有一種現象值得注意。有的人完全承襲了封建時代奴仆的作風,不管領導交待啥,都是“是、是、是”,要他發表意見,回答都是“按首長指示辦”。領導說“公雞能下蛋”,他也會立刻附和“我都親眼見”。這種人在上級面前總是直不起腰板說話,唯唯諾諾,言聽計從,既怕得罪領導,又無干事主見,說到底是不敢擔當,怕負責任,缺少對黨的事業的堅定忠誠,時間一長,其品質和能力的缺陷就會暴露出來。法國計劃總署和歐洲共同體的創始人莫內有句名言:“對下級的要求主要是忠誠而不是唯命是從。”這種忠誠,是心底裡的維護,是建立在自覺基礎上的服從,這種服從不是“圓滑官”、不是“推拉門”、不是“牆頭草”。“心底無私天地寬。”那些信真理不講面子、敢抓敢管、敢作敢為的干部,看似不夠服從,甚至有些“違逆”,實際上是更高層次的保持一致,是真正“堅持原則、敢於擔當”的好干部。

(作者系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秘書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