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巍: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要義

2014年02月24日09:0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要義

2013年12月3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並具體闡發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三個基本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一個基本方法(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他還特別強調指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這是習近平同志繼在2013年8月19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后,又一次號召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

同樣是“看家本領”,從“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到“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提法的改變,更為重要的是邏輯的遞進和深化。正如毛澤東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有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三門學說,“基礎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東西沒有學通,我們就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許多皮,還扯不清楚”。蘇聯教科書體系中的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是一套科學的、嚴密的體系,至今仍有著鮮活的、旺盛的生命力,隻有對它做出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把握歷史,理解現實,才能真正地做到理論創新。長期以來,我們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是否符合其本來面目?這需要以正本清源的態度來分析。而首先要面對的問題,便是如何對待蘇聯教科書體系中的歷史唯物主義。

20世紀30年代,在斯大林的授意和指導之下,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學者編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即《論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並將其作為《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第4章第2節,一般稱之為蘇聯教科書體系。蘇聯教科書體系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定位可以用“板塊說”和“推廣說”來概括。所謂“板塊說”,就是指人為地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劃分為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兩大板塊﹔所謂“推廣說”,即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就是把辯証唯物主義的原理推廣去研究社會生活,把辯証唯物主義的原理應用於社會生活現象,應用於研究社會,應用於研究歷史”。

從此,蘇聯教科書體系所表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便成為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也深受其影響。“板塊說”和“推廣說”奠定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經典體系。不可否認,蘇聯教科書極大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全世界范圍特別是不發達民族國家地區的傳播,其歷史作用不能簡單否定。然而,由於沒有正確處理好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蘇聯教科書體系被絕對真理化、教條化和神聖化了。這一體系一度被吹捧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乃至一般哲學真理的發展頂峰,使得它單純為了迎合體系的需要去隨意拼湊馬克思恩格斯不同時期的哲學論斷,斷章取義地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任意摘取所需要的語句。總的來看,蘇聯教科書體系的總體特征是僵化,弊端是隻講物質沒有精神,隻談規律沒有自由,隻有階級沒有人性。歸結起來就是客體決定論:隻有客體,沒有主體。其中更包含不少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教條式理解和附加在歷史唯物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

長期以來,受蘇聯教科書體系的影響,我們將辯証唯物主義看作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理論,歷史唯物主義不過是它在社會歷史中的運用而已。這樣,辯証唯物主義就成了原生的理論層次,而歷史唯物主義則處在次生、次要的地位。實際上,“辯証唯物主義”這一概念最早的使用者是狄慈根,馬克思本人從未使用過這一概念。長期以來沿用的“推廣說”則更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基本事實,因為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創立的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之后才進一步建構了唯物辯証法和自然辯証法。

這樣,蘇聯教科書體系長期佔據了話語壟斷地位,定於一尊,導致了極其嚴重的后果:蘇聯教科書體系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一解釋,而且替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這樣就形成一個等式:蘇聯教科書體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現在看來,蘇聯教科書體系僅僅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多種解釋中的一種,而且是存在重大缺陷的一種解釋。

歷史唯物主義的正本清源

歷史唯物主義也稱“唯物主義歷史觀”“唯物史觀”。1890年8月5日,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首次使用“歷史唯物主義”這一術語。馬克思生前沒有使用過“歷史唯物主義”這一概念,也沒有賦予自己的哲學一個具體的名稱,如辯証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或實踐唯物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在不同場合把自己的哲學稱為“新唯物主義”或“現代唯物主義”,將費爾巴哈之前的唯物主義稱為“舊唯物主義”。

新唯物主義相對於舊唯物主義有兩個基本的特點:它既是歷史唯物主義,又是辯証唯物主義,但並不是說存在著兩個“主義”。這兩個“主義”實際上是同一個“主義”,是“一整塊鋼鐵”(列寧語),稱之為辯証唯物主義也可以,稱之為歷史唯物主義也可以,名稱和內容並不能畫等號。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反復強調一個觀點: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重要的是辯証法和歷史觀。在馬克思本人那裡,辯証法和歷史觀統一在歷史唯物主義之中,辯証法是現實的人的發展的辯証法,即社會歷史發展的辯証法。因此,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稱謂的爭論,重要的不在於它的名稱,而在於它的內容和實質。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靈魂體現在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歷史唯物主義既講物質,也講精神﹔既談規律,也談自由﹔既重視階級分析,也注重每一個個體的全面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真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歷史唯物主義。

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

馬克思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一經得到就用於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他所創立的新哲學並不“提供可以使用於各個歷史時代的藥方或公式”。歷史唯物主義提供的是方法,是工作的指南,其基本功能就在於從現實歷史的具體社會規定出發,深刻認識和把握現存社會的本質和真正趨勢,作為改變現實的方法和指南。正如恩格斯所說,“我們的歷史觀首先是進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如果不把唯物主義方法當作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作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麼它就會轉變為自己的對立物。”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歷史唯物主義仍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和根本方法論。

完整准確地理解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証關系。蘇聯教科書體系對上層建筑的反作用關注很少,僅有的解釋也只是簡單強調上層建筑越是適應經濟基礎就越能發揮作用,將上層建筑的能動反作用僅僅概括為階級斗爭。這樣,上層建筑的能動因素便被縮小到政治領域的階級斗爭。實際上,歷史唯物主義既強調物質生產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強調上層建筑也可以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有著作用和反作用的現實過程,並不是單線式的簡單決定和被決定邏輯。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們更好地加強和完善頂層設計,發揮頂層設計對推動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反作用。

注重歷史唯物主義“社會有機體”的重要思想,加強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馬克思認為,“現在的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並且經常處於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從總體上來把握人類社會的全部生活,不是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看作是孤立的、分散的存在,也不是把社會看作是政治、經濟、社會各個不同領域(其中每一個領域又都按其自身獨立的規律發揮作用)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而是看作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新時期,應更加注重改革中各個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和整體邏輯,發揮改革和綜合效應。

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更加注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歷史唯物主義從來沒有敵視人,恰恰相反,其理論主題就是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類解放內在蘊涵著人的利益、交往、個性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