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汪同三:防范財政金融風險重在宏觀應對

2014年02月21日09: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優化政府融資結構防范財政金融風險

  廈門大學與經濟參考報20日聯合舉行“2014中國宏觀經濟高層研討會暨中國季度宏觀經濟模型(C Q M M )春季預測發布會”。會上,多位經濟學家圍繞本次會議的主題“優化政府融資結構,防范財政金融風險”,發表了對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問題的看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汪同三防范財政金融風險重在宏觀應對

  汪同三表示,當前經濟形勢下要防范財政金融風險,一個重要的方面在於如何進行宏觀調控。他是從以前的三次國際性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以及我國當時採取的宏觀調控對策的經驗和教訓,做出如此總結的。

  汪同三所提到的三次危機,分別是上世紀90年代后期的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2008年開始的美國金融危機,以及2010年、2011年出現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他認為,這三次危機對於我國的宏觀經濟運行都產生了比較明顯的影響,而且我國也採取了一些宏觀調控舉措來應對這些危機對經濟的沖擊。

  首先,從亞洲金融危機來看,亞洲金融危機時期我國最主要的政策概括起來是“人民幣不貶值”。人民幣不貶值不僅是我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需要,同時對於支持香港經濟也產生了比較重要的作用。汪同三分析認為,這實際上是把人民幣和美元挂鉤,也就等於和港幣挂鉤,以大陸經濟這樣一個龐大的主體來支持、保護香港經濟,這是當時採取政策的正面效果。但是這樣一種人民幣不貶值的政策也讓我國自身遭遇了一些損失,比如出現了通貨緊縮,導致后來的經濟恢復速度較慢。

  其次,美國金融危機期間,我們的應對措施是採取了四萬億的刺激計劃。這個刺激計劃當時起到了很重要的積極作用,保持我們國家經濟較快、穩定的增長。而另一方面,計劃本身也帶來四方面的負面影響,比如因為貨幣超發引起的通貨膨脹﹔產業結構沒有得到調整﹔以及產能過剩和地方債。

  和亞洲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不同,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時候,我國採取的一個基本政策導向是:兼顧當前和長遠,穩定宏觀經濟政策,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市場活力,著眼轉型升級,優化結構調整。汪同三認為,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當時特定條件下,採取這樣一個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基於這樣一種政策之后,宏觀經濟運行會出現其他的情況,當超過上限或者低於上限的時候怎麼辦,彼時的宏觀調控政策應該是什麼方向,還需要再繼續做進一步研究和積累新的經驗。(記者 梁倩 高偉 趙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汪同三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