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沈茂英:著力構建生態文明制度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 沈茂英

2014年02月19日15:34   來源:四川日報數字版-首頁

原標題:著力構建生態文明制度

省委十屆四次全會指出,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核心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著力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四川既有經濟基礎又有良好的群眾基礎。2013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已達2.6萬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895元。在這一經濟發展背景下,必須尋求兼顧資源節約、環境改善與經濟增長同步的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持續發展與包容性發展。在連續遭受汶川地震、蘆山地震兩次重特大地震災害以及次生地質災害后,四川社會各界尤其是廣大人民群眾更加關心生態環境問題,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有著更為迫切的需求。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深化改革是關鍵。面對“增長方式粗放、產業層次不高、城鄉發展不協調、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局面,必須要建立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基礎上的發展模式,樹立低碳發展理念、建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單位生產總值用地量下降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分配挂鉤制度,以提高土地資源與各類自然資源的利用水平。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核心問題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四川重點生態功能區、連片貧困區、民族地區、生態脆弱區“四區”在地理空間上的疊合度較高,對經濟發展的需求迫切,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社會穩定、民族和諧等都在這個重疊區交織,加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如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的實施,使這些區域面臨著極為尖銳的“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在經濟發達的成德綿地區,聚集了全省六成以上的人口,成都一城獨大所承載的人口與環境承載壓力、日漸增多的“霧霾”天氣,也同樣面臨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問題。而且,在人口密集的經濟發達地區,環境污染對民眾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數倍於人口稀少地區,調整與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的壓力更大。

建設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是關鍵。紅線一般是指一個不可逾越的界限,生態紅線也就是嚴格的生態保護之意。在生態紅線制度建設方面,四川已經走在全國前列,生態功能區面積大、比重高、涉及人口多,自然保護區數量多、分布廣、面積大、類型多,是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建設內容。盡管如此,無論是生態功能紅線、環境質量紅線還是資源利用紅線,都面臨著極為艱巨的相關利益關系調整,面臨著這三條紅線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各種矛盾。在紅線制定之后,需要嚴格的制度管理,需要建立監測網絡和監測平台,建立分級管理的長效機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