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衛興華:“市場決定”的內涵和條件

2014年02月18日08: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強化和擴大了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可以說,把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由“基礎性”升級為“決定性”,是回歸市場經濟的本質規定和要求,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體現,其中也有條件成熟的因素。這裡所說的條件大體上有兩方面,一是認識上的條件,二是實踐所提供的條件。過去,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都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我國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經歷了市場取向改革的不同階段: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計劃和市場是覆蓋全社會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最后統一了認識,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逐步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市場化的改革過程,也是逐步推進思想解放的過程。突破市場經濟“姓資”、計劃經濟“姓社”的傳統認識,在當時已是石破天驚的重大變革。目前進一步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對這個問題作出新表述,一個重要條件是人們的思想認識已經成熟。從實踐條件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風雨洗禮,黨和政府對市場規律的認識和駕馭市場的能力不斷提高。因此,提高和擴大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主客觀條件都已成熟,可以和有必要將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由“基礎性”改為“決定性”。

強調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我國雖然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市場秩序不規范,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經濟利益的現象廣泛存在﹔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市場規則不統一,存在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市場競爭不充分,阻礙優勝劣汰和結構調整,等等。習近平同志指出,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規律,是要“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並且“有利於抑制消極腐敗現象”。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決定”事項:一是價格不再由政府決定,而是在價值基礎上由競爭機制和供求機制決定﹔二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再由政府計劃決定,而是由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市場信號決定﹔三是消費方面不再是短缺經濟和賣方市場下消費者沒有選擇權的狀況,而是由消費者自己決定,也就是“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例如,發展國防軍事工業、航天事業等,需要黨和政府根據國家安全和長遠利益作出決定。另一方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經濟體制改革,但必然要影響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如經營性文化發展應引入市場機制,而公益性文化發展不能由市場決定。各個領域的改革和發展應有利於經濟體制改革,為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提供有利條件、起推動作用﹔同時應明確,經濟體制改革應“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來推進,其他領域的改革也有各自“緊緊圍繞”的內容。社會主義政治建設、黨的建設等,應有利於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但不能引入市場機制,更不能由市場決定。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要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決定》中,“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一句話。強化和擴大市場作用的同時需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除了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一項重要職責是市場監管。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越大、范圍越廣,政府監管市場的職責也越大。政府還應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維護公平競爭、引導企業科學發展、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擴大等。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18日 16 版)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