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

柳振萬:在立德樹人中實現大學價值

2014年02月18日08: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在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進程中,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人才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對於高校來說,堅持立德樹人,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大學的功能和價值,才能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堅持育人正確方向,實現育德與增智的互促共進。實現立德樹人,首先要堅持育人的正確方向。《荀子·修身》稱“以善先人者謂之教”,《禮記·學記》稱“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可見,育德與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隻有同步進行才能相互促進。作為外語類高校,我們要積極探索和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大力推進學科德育工作,讓教育回歸本質,實現知識增長、能力培育與價值觀培育的有機統一。推進學科德育工作,需要深入挖掘學科本身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內涵,讓各學科的教師認識到,在教學中如果脫離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具體生動的元素,課堂教學就隻能停留在知識層面。大連外國語大學全面實施“教師人文素養提升計劃”,幫助外語學科教師從教學設計、結構、策略、方法等方面提高學科德育創新能力,實現育德與增智的互促共進。

堅持師德培育,打造高水平育人隊伍。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這為高校的師資建設指明了方向。高校應始終堅持這一要求並貫徹落實到人才隊伍建設的各個方面。一是注重提高教師的道德素養和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二是注重培養教師的責任意識,牢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責任和擔當,不斷提升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人能力,打造一流的德育人才隊伍。高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以及輔導員等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隻有引導這支隊伍牢固確立立德樹人的職業理想,加強能力鍛煉和崗位培養,造就一支講團結、有水平、能戰斗的德育骨干隊伍,才能夯實德育工作的基礎,凝聚強大育人合力。

堅持創新精神,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高校必須發揮學科優勢,形成創新氛圍,實現大學的功能和價值。“錢學森之問”觸及了高校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困惑,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值得中國教育界不斷探索的課題。多年來的實踐証明,創新型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培養創新型人才,應堅持“實踐教學一條線”“創新型人才培養不斷線”的教改思路,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教育教學各個方面。應從理論到實踐、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建立起包括政策引導、課內培養、課外活動、支撐保障等多個方面協調互動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一方面,以學生為中心,關愛學生心靈,尊重學生興趣,努力為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更大空間,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質,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作者為大連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18日 07 版)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