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確保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門磊 楊婧

2014年02月15日09:4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確保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國內經濟企穩回升趨勢明顯,積極因素進一步增多﹔全國經濟增長格局出現新變化,西部快速發展態勢顯現。但與此同時,受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在此背景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矛盾、問題和風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長期以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效益的生產模式,以及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層次低、城市化發展滯后、金融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導致我國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因此,經濟體制改革應該在輝煌成績的基礎上,清醒認識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切實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真正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基礎上,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因此,要不斷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實現混合經濟的所有制融合模式,建立國有、私營、外資包容開放和公平競爭的體制平台。隨著各項具體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國有經濟和民間資本的市場准入門檻與退出機制趨於平等,各種經濟成分在合法經營的前提下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地發展。配以完善的產權保護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要不斷提高民營經濟的地位,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提高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此外,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市場應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也離不開政府作用的更好發揮,唯有把而這有效結合起來,才能大幅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從而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系統的效率。

要逐步轉變政府職能,為民間投資營造良好的體制環境。政府應該由原來對微觀主體的指令性管理轉換成為市場服務主體,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發展環境。通過加快制定民間投資管理體制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等,切實把經濟決策權歸還給市場主體。同時,加大監管力度,規范行業准則,認真清理和規范涉及民間投資的各種稅費,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自由競爭、公平交易的市場環境,讓市場主體分散決策並獨立承擔經濟后果和社會影響。

金融創新工作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應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和緊迫性。金融市場的擴張、金融服務需求的擴大與金融管理體制產生了沖突,金融創新活動開始快速增長。隨著市場的不斷演變,金融機構也不再可能繼續通過完善原有的金融產品實現利潤的穩定增長,因此,金融機構將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開發設計各種層次的衍生品,以及與原有產品相關程度較低的新型金融產品。同時,電子商務和移動網絡的全面普及將使得金融創新的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向,突出表現在支付結算領域。非金融機構也將成為各類新的金融支付工具創新的主要力量。而伴隨金融活動規模的擴大,金融風險也在不斷增長。如何打破金融規模與風險規模同步變動的循環,確保金融安全,凸顯了金融創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

發展多層次的現代金融體系,為民間投資拓寬融資渠道。要打破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壟斷,規范並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在合理布局和適度競爭的原則下,有步驟地開放民間資本參與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業銀行的重組改造,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制定並完善鼓勵民間投資的信貸政策,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產業投資基金和風險基金,支持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股票上市融資。進一步擴大企業及個人投資,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民間投資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切實防范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影子銀行具有期限錯配、高杠杆率的特征,容易受到意外沖擊的影響,加劇了金融市場的資產泡沫和風險積聚,極易形成系統性風險。在次貸危機的影響下,不少國家都加強了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力度,並在披露機制、注冊機制、資本充足率、限制銀行自營交易等方面提出了監管要求。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影子銀行監管問題的通知》的出台,我國影子銀行的監管體系正式進入公眾視線。筆者認為,進一步加強系統性風險防范勢在必行,並且需要注意配合全球經濟周期的調整。審慎的貨幣政策,有助於有效抑制杠杆率的上升,同時不會導致中國因為高資金成本、流動性收緊而面臨劇痛式的去杠杆。另外,由於目前國內影子銀行體系最大的風險集中在已接受監管但跨市場運作的產品風險傳播上,因此應著重強化對跨市場、交叉性金融產品風險監管的力度。

提升金融業的創新能力以及防范國際金融風險的意識。在金融自由化理論下,政府不應對金融業進行過度干預,而應當放鬆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限制,使經濟主體能夠自主地對金額、價格、金融交易的時機和目的作出決定﹔調整對利率以及匯率的管制,使利率能夠反映資金供求,匯率能夠反映外匯供求,使得利率和匯率市場化,進而促進資本利用效率,提高國內儲蓄率,抑制通貨膨脹、刺激經濟增長。金融自由化及創新為金融全球化的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奠定了基礎。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們需要加強防范國際金融風險的意識。國際金融危機究竟為何發生,學者們眾說紛紜、見仁見智。一般來說,經濟危機是世界經濟周期性發展的表現,是經濟增長周期性波動的結果,即全球性產能過剩、世界經濟增長的結構性失衡使然。但是從根源上分析,危機的發生和持續發酵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沖擊,本質上是西方發達國家銀行監管的失誤和各國缺乏國際金融風險防范的意識。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促使國際金融體系與秩序進行深刻的變革,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構建新的金融環境的挑戰,因此提升防范國際金融風險的意識刻不容緩。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