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養老改革之三:美國養老改革鏡鑒

2014年02月13日18:08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全球視野下的中國養老改革之三:美國養老改革鏡鑒

  中國農歷春節假期結束首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合並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在改革養老保險制度上邁出重要一步。如今,養老問題已成為各國民生關注焦點,我們不妨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美國,梳理總結值得中國借鑒的養老改革啟示。

  首先,養老不可能全靠政府。美國人退休后的養老資金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個人儲蓄和投資收益、企業退休金和政府的社會保障金。中國未來要建成完善的養老體系,也必須依靠個人、企業和政府三方力量。

  美國養老金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口退休問題。美國社會保障局的數據顯示,到2035年,退休人口將是目前的兩倍,預計到2033年已存儲的社會保障金將用完,此后當年所收的社會保障稅隻能支付所需保障金的75%。

  因此,對於許多美國人而言,除了社會保障金之外,由雇主或個人存繳的退休金也構成了人們養老的主要經濟來源。美國的退休金分為固定繳款計劃和固定收益計劃兩種。盡管美國政府不直接為退休金計劃提供資金,但通過相關法律以稅收優惠等形式來鼓勵退休金投資計劃。

  其次,從整體養老保障體制管理方面看,美國式的中央統一管理也值得中國借鑒。美國現有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始於“羅斯福新政”。富蘭克林·羅斯福1932年當選美國總統,當時美國剛遭遇經濟大蕭條,他秉承“凱恩斯主義”精神,採取了一系列國家干預和刺激措施提振經濟。1935年,羅斯福簽署法令,使得包括養老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正式成為美國法律。

  此后社會保障金制度又經歷了數次修訂和調整,社會福利逐步拓展到醫療保健、公共住房和貧困補助等多個方面。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將原來由州政府和慈善機構提供的零散、標准不一的貧困和殘障人士保障制度統一納入聯邦政府管理。目前這部分補助金來源於聯邦財政,由社會保障局代管。

  再次,在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方面,美國借助市場力量的做法也值得借鑒。中國國務院此次決定將城市和農村養老保險並軌,這在消除城鄉二元結構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但這種廣覆蓋的養老模式對中央和地方財政的壓力也可想而知。因此,養老金如何能夠有效保值增值將是中國面臨的一個新難題。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美國社會保障金採取即收即付方式,即在職人員繳納的社會保障金直接支付給退休的老人。但是為了應對未來退休人口增加而在職人員減少的趨勢,1983年,由時任全國社會保險改革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主導的社會保障金改革創建了社會保障信托基金,將結余的社會保障金存儲投資,通常以購買國債為主,但近年來也開始逐漸投資股票等高收益產品。(新華網北京2月13日電 記者孫鷗夢 參與記者:李大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