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周曉菲:內外合力亮好誠信“身份証”

2014年02月13日09:0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內外合力亮好誠信“身份証”

中央文明辦、最高人民法院等8個部門和企業近期會簽了《“構建誠信、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由各部門共同協作,聯合打壓失信被執行人的生存空間。據來自最高法的消息,截至1月15日中午12時,全國法院依職權共將55920名失信被執行人信息納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這場被民間稱之為打擊“老賴”的行動,得到了從上至下的熱烈擁護和支持。

近年來,中華民族信奉的“不誠無物”的美德,正在被種種失信行為所吞噬。染色饅頭、瘦肉精、三聚氰胺事件,讓食品安全問題鬧得沸沸揚揚﹔學術造假、考試作弊、文憑買賣,讓教育這個原本最純淨的事業蒙羞﹔扶人被訛、肇事者冒充好心人、街頭扮可憐行乞,讓人們的同情心一次次透支殆盡。我們不禁感嘆“這個社會怎麼了”,從小接受的“人之初性本善”哪裡去了?孔子說得好,“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我們唯有努力構建一個人人講誠信的社會,舍此以外,別無出路。

誠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是現代社會和諧發展的黏合劑。目前我國經濟社會處於全面轉型時期,利益當道。我們呼喚誠信的同時,應該考慮到在社會層面如何最大化這種轉型期對誠信的積極影響,消解其帶來的不良影響。簡言之,就是要淨化社會環境,利用道德、法制、核心價值觀等營造良好的誠信生態,破除“守信者吃虧、失信者佔便宜”的亂象和恐慌。

在社會層面,應該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同步的社會信用體系。加快誠信政策法規建設,把誠信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為經濟、政治、社會發展構建完備科學的信用政策法規體系﹔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聯合征信系統,聯合社會各組織各部門力量,敦促個體自覺守信﹔實行信用獎懲制度,賞罰分明,讓守信者處處受益,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失信受懲的教訓成為一生的警鐘。

誠信氛圍至關重要,但歸根到底,誠信仍是一種個體道德范疇。構建誠信社會,社會環境的外在約束,最終還是要通過個人的行為來實現。個體做到了誠信,社會才能凝聚各方力量鑄就誠信合力,誠信社會才能真正形成。所以,公民要將誠信真正內化為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這就需要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化等增強公民個人的道德自律意識,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的風尚。

誠信是人類不可或缺的“身份証”。構建誠信社會,需要外在制度約束以及內在道德自律的合力作用,尤其是個人誠信意識的形成。隻有這樣,“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類與誠信有關的詞語或典故,才不會簡單地停留於紙上,而是真正踐行於我們的生活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