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周潛之:四萬億賣地收入是“旱池抽水”

2014年02月13日09:0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四萬億賣地收入是“旱池抽水”

國土資源部2月11日發布的2013年全國土地價格統計顯示,去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金額達4.1萬億元,刷新2011年3.15萬億元的歷史紀錄,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持續上漲。

有統計顯示,2014年1月,10個典型大中型城市土地成交均價為5449元/平方米,環比翻倍增長。而“面粉”開銷越來越大,“面包”自然也會水漲船高。地價的上漲,直接帶動房價新一輪飛漲,其中深圳、廣州1月份新建住宅環比漲幅分別為2.2%、2.0%,北京上漲1.6%,上海上漲1.1%。對於這樣的結果,我們一點也不陌生。

賣地收入再創新高,絕非中國經濟之福,這一點大家早已形成共識。畢竟,靠賣地維持經濟繁榮局面,從長遠來看無異於飲鴆止渴。賣地收入居高不下,直接推動住房價格一路飆升,導致民生壓力越來越大﹔同時,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形成依賴之后,就有了強烈推高地價的意願,形成“嘴上降房價,實際推房價”的政策背離。隨著這種賣地財政形成一種習慣和預期,經濟轉型更加壓力重重。

地方政府有了土地財政收入,有錢就亂花只是一個方面,更危險的是還以此為擔保,通過債券、BT和信托等融資方式,形成大量的地方債務。地方政府能借來錢,理由很簡單,除了政府的信譽,更重要的就是穩定的賣地收入。但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土地的價格畢竟是波動的,現在土地價格一再上漲,但保証不了未來還會一直漲下去。公眾現在可以負擔1萬元1平方米的住房價格,如果漲到10萬元呢?如此將風險滾雪球,中央政策肯定也不會允許。

近些年,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有各種機構對此進行了估算,其結果都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地方政府以當下的土地價格和土地政策為依據,去透支未來幾十年的土地收益,這不僅會給當下造成種種困境,同時也會綁架未來的經濟政策,讓各項促進經濟轉型的政策騎虎難下、無法施展。

2013年12月30日,審計署公布了2013年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截至2013年6月末,全國政府性債務為30.27萬億元,其中全口徑中央政府性債務合計12.38萬億元,全口徑地方政府性債務合計17.89萬億元。近20萬億元的地方債務,盡管風險總體可控,但如果沒有新增的可靠財源,仍然依賴土地收益這一塊,一旦房價預期出現波動,土地價格出現下降,地方政府的償債壓力將會迅速增加,進而會對經濟運行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在中國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穩固、內需增長面臨下行壓力的大形勢下,地方政府一年賣地收入4萬多億元,無異於是旱池抽水,不僅透支當下的經濟活力,而且會給未來經濟運行埋下地雷。這必須引起足夠的警惕,通過頂層設計的改革政策,消除地方政府對短期增長的依賴,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