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康來雲:全面深化改革呼喚哲學智慧

康來雲

2014年02月12日15:40   來源:河南日報

原標題:全面深化改革呼喚哲學智慧

馬克思曾把自己的哲學比喻為報曉人類解放的“高盧雄雞”,旨在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預見、指導、推動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歷史作用。36年前,一場關於哲學問題的討論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波瀾,使僵化停滯的中國破冰起航﹔36年后的今天,揚帆奮進的中國同樣需要哲學智慧的引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執政,面對著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肩負著繁重的執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

偉大的實踐需要理論支撐

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國創造了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奇跡,但發展后的問題也接踵而至,保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難度進一步加大了。30多年前改革,可以摸著石頭過河,邊干邊摸索經驗,一旦發現失誤,還可以調頭重來。改革進入全面深化階段,也就意味著進入深水區,浪高水深,石頭不容易摸到了,“摸著石頭過河”的路徑依賴受到挑戰。與以往相比,新一輪改革的深刻性、復雜性、艱巨性前所未有,一旦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深水區的改革,航道的選擇和船的性能維護顯得尤其重要,改革的全局性意義日益凸顯,這種“深水特征”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哲學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堅持理論與實踐的辯証統一,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的辯証統一,將“摸石頭”換來的個別經驗上升為一般理論,以已有的經驗為起點進行宏觀思考,再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進行改革實踐,從而避免改革之船觸礁擱淺。

解決突出問題需要理性思維

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並能在中國扎根,正在於它能夠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后,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前所未有,而且這些困難和問題還往往呈現出“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全面地、聯系地、發展地看待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克服以往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推進改革的思路,從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入手,堅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標和治本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堅持兩點論,就是把改革看成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方面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領域改革和黨的建設改革緊密相連,相互交融,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

時也需要其他領域改革密切配合,注重統籌謀劃,協同配合、整體推進﹔堅持重點論,就是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輕重緩急,積極尋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突破口,集中精力抓重點,用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達到“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效果。

新一輪改革需要人民群眾推動

馬克思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擴大。”今天的改革不同於歷史上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革命,不是一種力量對另一種力量的消滅和削弱,而要在激活和激發社會力量的基礎上進行。每一步改革的推進,都需要最大范圍地凝聚共識﹔每一次改革的突破,都需要最大程度地激發力量。改革進入深水區后,解決發展起來后的問題往往比解決不發展的問題更加困難和復雜,更加需要全體人民的參與和推動。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發展的主體。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這是改革開放35年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經驗,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奮斗的根本遵循。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進。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需要化解矛盾新思路

馬克思主義矛盾理論告訴我們,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應區別對待,不同性質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毛澤東同志還提出了用民主的方法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科學構想。在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進行改革,面臨的矛盾錯綜復雜,如何科學化解社會矛盾,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實現社會和諧的新課題。在社會矛盾多發、利益主體多元的攻堅期和深水區,大量的矛盾是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矛盾的視角和解決矛盾的方法上要實現創新,要走出用斗爭手段解決一切矛盾的思維定式,從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治理等多方面入手,綜合運用制度、法律、市場、道德、輿論、社區、社團、價值認同等多種方法來解決社會矛盾,通過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來協調不同利益群體關系,用群眾路線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務的方式來增進不同群體之間的溝通和理解,通過平等的對話、溝通、協商、協調等辦法來解決社會問題,化解社會矛盾,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⑥5

(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