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用馬克思主義立場和觀點解析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

陶蕾韜

2014年02月12日09:4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用馬克思主義立場和觀點解析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發展實際相結合的最新表述,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時代體現。隻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去理解總目標,我們才能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才能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的立場,堅定走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人類實踐方式改變促進了哲學認識論思維模式的改革,形成了實踐主題、方法、視野和目的上的新路向,加快了實踐標准的自我豐富與發展的步伐。深刻理解實踐的時代標准、把握當代社會發展的基本問題和基本規律,是理解中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重要前提與基礎。因為,與時俱進的實踐方式與方法,既能夠解釋與解決時代發展出現的新問題,也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基本動力。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我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是對包含著一連串互相銜接的階段的發展過程的闡明”。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的35年間,改革開放,制度創新,打破桎梏,整合利益,調整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是實踐的邏輯主線。從思想路線調整到制度變革,從生活習慣改變到生產方式革新,從科學發展到五位一體,從市場經濟的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無不是立足中國的社會發展實際,立足於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訴求。30多年實踐的主線,是立足於人民、立足於實際,主觀能動的改造世界的實踐探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鋪墊和准備,也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

“實踐是認識的階梯,科學沿著實踐前進。”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的立場,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實事求是。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觀點,在實踐中加快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堅持馬克思主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觀點,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產生、性質和發展變革,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是從我國現在的社會存在出發的,即從我國現在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出發的,也就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要求出發的。”當前的社會發展呈現出多元發展的復雜局面,一方面我們依然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樣的社會存在要求我們要堅定地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從而決定社會意識也要服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和主線﹔另一方面生產力發展較快,而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尚未建立和完善,這樣的社會存在仍需要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夠完善自己,進而決定社會意識的境界和水平。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充分體現了時代要求,並從時代的本質要求出發不斷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要適應時代要求,就必須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回答並解決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為改革開放提供原則性與方向性的、創新的且具體的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性(社會意識)指引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的改革實踐(社會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和諧幸福之路。一方面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根據變化的形勢不斷調整我們的策略,另一方面我們要提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發展現實相結合的境界,始終不渝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一定要在理性自覺的基礎上,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遵循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從實質上來說,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上層建筑的深層變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也是實現中國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保障。

馬克思指出:“隨著新的生產力的獲得,人們便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而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他們便改變所有不過是這一特定生產方式的必然關系的經濟關系”。生產力的發展必然要求生產關系的調整,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要求上層建筑的變化,十八屆三中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和方向就是建立新的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國家治理體系,建立公平與正義的治理秩序,實現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中國35年來的改革開放,領域不斷拓展,程度不斷加深,層次不斷提升,統籌社會制度建設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是中國改革包含新的目標、進入新的階段、達到新的高度的根本標志。正如顏曉峰教授所指出的:“國家治理體系是由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的治理方略構成的,國家治理能力是國家統籌各個領域的治理,使其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能力。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是社會的、歷史的,現代社會的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有著時代的內涵和要求。”當代中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隻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才能真正保証制度的完善和發展。(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