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搭建基層群眾工作新平台

關於上海嘉定區群眾性宣傳教育工作創新的調研報告

2014年02月11日08:3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搭建基層群眾工作新平台

  睦鄰點練習小合唱

  近年來,深厚的歷史文化在嘉定群眾中傳承弘揚,嘉定很多社區、企業自發形成了“百姓說唱團”“百姓學社”“百姓睦鄰點”“百姓書場”等十幾種活動形式,深受群眾歡迎。中共上海市嘉定區委以此為基礎形成“百姓系列”宣講品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弘揚了優秀傳統地域文化,培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上海市嘉定區位於上海西北部,建縣於南宋嘉定十年,距今已有780多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深厚的歷史文化在嘉定群眾中傳承弘揚,嘉定很多社區、企業自發形成了“百姓說唱團”“百姓學社”“安亭故事團”“市民大講壇”“異鄉風採”“百姓睦鄰點”“百姓書場”“客堂匯”等十幾種活動形式,深受群眾歡迎。中共嘉定區委以此為基礎形成“百姓系列”宣講品牌,積極探索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推進黨的基層群眾工作的創新發展。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中共嘉定區委組成課題組深入“百姓系列”現場實地考察,開展群眾問卷調查,召開專題研討會和論証會,作了多層面、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形成了此調研報告。

  “百姓系列”的三大動因

  嘉定區依托“百姓系列”開展群眾工作,既有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有嘉定特有的歷史人文背景原因。

  ⒈經濟社會結構轉換

  進入21世紀以來,嘉定區工業化、城市化建設快速推進,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隨著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民居住向城鎮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不斷加快,離開土地的農民越來越多,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與市民存在較大差異,“赤腳”進城還有諸多的不習慣、不適應﹔外來務工人員近100萬,超過嘉定現有人口的五分之三,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利益訴求和心靈渴望的群眾交織成新型的社會關系,呈現更為復雜的社會矛盾形態。“百姓系列”在嘉定經濟社會結構轉型中孕育,又為嘉定經濟社會發展凝心聚力。

  ⒉“教化嘉定”源遠流長

  嘉定境內嘉定鎮、南翔鎮均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秋霞圃、古猗園名列上海五大名園。自宋至清,嘉定才士俊彥代不乏人,徐學謨、李流芳、孫元化、錢大昕、王鳴盛等均為學界翹楚,歸有光、陸隴其等飽學之士也在這裡興建了震川書院、當湖書院等學問之所和民風教化機構。道德文章之盛,成就了“教化嘉定”的美譽。流風所被,化及千年。清嘉好學、尚文尊禮的人文傳統孕育了今日嘉定重教尚行、崇德向善的城市特質,以“教化”為依歸,寓教於樂,正得失,厚人倫,移風俗,作為地域文化的遺傳密碼,隨著時代的進步注入新的內涵之后,成為滋養“百姓系列”的肥沃土壤。

  ⒊民間人才空前活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嘉定的社區、企業、學校、村鎮活躍著一大批熱心文學、藝術、科普等的民間人才,群眾文化工作者、離退休干部、退休職工、黨員干部、民主黨派人士等,他們既是“百姓系列”的組織者、推動者,也是嘉定地域文化傳承的實踐者。“百姓系列”發起人中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如安亭鎮“黃渡故事團”團長黃震良、“百姓大舞台”發起人、徐行鎮“客堂匯”堂主、安亭鎮“百姓宣講團”團長等都是黨員,這些黨員骨干支撐,是“百姓系列”紅紅火火的重要因素。

  “百姓系列”的五大元素

  嘉定的“百姓系列”,聚合多項目,集成大品牌,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形成了廣覆蓋、多樣式、接地氣、常態化的格局,主要由“學、講、唱、演、聊”五大元素構成。

  “學”。就是組織廣大群眾學理論、學政策、學法律、學技術、學才藝、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06年設立的“百姓書社”,目前全區已有100家,每年參與者近40萬人次﹔“百姓藝術講座”,為喜愛戲曲、攝影、聲樂、舞蹈、小品等藝術創作的群眾提供學習輔導平台,每年舉辦30次左右的培訓講座。江橋鎮打造“4+4”學習平台,推動空中課堂的分享式學習、固定課堂的基地式培訓、輔導課堂的定單式教育、流動課堂的巡回式宣講,每年開展“黨員學習月”“百姓學習周”活動,迄今共舉辦了591場,50000多人次參與,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居一品的學習特色。

  “講”。就是面向群眾開展國情市情區情、“三個倡導”、形勢任務、政策法律、民生保障、人口管理、教育就業、醫療健身、鄉規民約等各類宣講,回應群眾關切。2013年,“百姓宣講團”以“同心共筑中國夢·追夢嘉定”為主題,挖掘和宣傳平凡嘉定人的夢想,用理論引導、用典型感召、用成就鼓勁,廣泛開展“追夢、踐夢、圓夢”的群眾性宣講。“百姓書場”以評彈說書為主,兼具文化講座、戲劇沙龍演出、宣教片放映等功能,成為群眾歡迎的宣講平台。安亭鎮“百姓故事團”,成員30多人,匯集了上海乃至全國優秀的故事創作者和表演者,圍繞社保、拆遷等百姓身邊的事情,每年創作故事作品100個以上,並舉辦“說說唱唱百姓樂”雙周故事會,作為全市唯一的市級故事團,平均每年在全市農村、社區、企業、學校等場所巡講約150場次。

  “唱”。就是群眾自己創作、自己表演,歌唱家鄉變化、歌唱時代生活、歌唱身邊感動,表達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希望、對親朋的眷戀,唱響和諧文明曲。嘉定區“百姓說唱團”有存檔劇目約200個,每年下鄉演出600余場,觀眾約74萬人次,成為惠及農村百姓的文化公益性平台。徐行鎮“鄉音戲曲沙龍”,匯聚了一批來自四面八方的農村中青年戲曲藝術愛好者,每逢周六唱戲演戲,場場爆滿,至今已堅持五年,雷打不動,參與者達11萬余人次。

  “演”。就是群眾自己編、自己演、演自己,展示嘉定人的風採風貌。“百姓大舞台”連續三年舉行展演月、戲曲大賽、曲藝大賽、舞蹈大賽等活動,成為吸引全區居(村)民踴躍參賽、展示才藝的群眾性平台。南翔鎮“槎溪流動劇場”有130名演藝人員,每年演出120場,還與東方宣教中心及多家專業劇團合作,將演出送到村、社區、民工子弟學校等。全區設立的144家“百姓影院”,以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為平台,區電影公司負責片源和放映指導,每周放映1-2次數字電影,並深入社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進行流動放映,豐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聊”。就是干部與群眾之間、鄰裡之間面對面溝通、交流,聊聊大家關切的國事、家事和心事。徐行鎮“客堂匯”、馬陸鎮“百姓客堂”、華亭鎮“客堂教育點”、安亭鎮“嘎嘎三胡”百姓故事會等40余個百姓活動載體,每周活動2-3次,家長裡短地聊天下事、社區事、村裡事、家裡事和煩心事,不僅讓社會主流話題走進家庭、融入生活,聊出了幸福感,聊出了責任感,聊出了鄰裡親,還成為干部聽取群眾意見、收集輿情信息、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第一現場,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百姓系列姓百姓”

  “百姓系列”的最大特色,就是堅持群眾為主體,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⒈百姓主體,突出“三自”

  百姓主體,就是要讓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在自我教育方面,“百姓宣講團”用“百姓話”說“國家事”,自編鄉土化教材,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行大眾化詮釋,幫助群眾領會和把握重大理論、政策。在自我管理方面,嘉定鎮街道以“睦鄰點”引導居民自治,解決社區問題。“老娘舅”睦鄰點由懂法律法規、擅長調解居民組成,幫助鄰裡間化解矛盾﹔“手拉手救助”“心靈交流”等睦鄰點由社區病患、失業、低保人員等弱勢群體組成,他們在一起溝通交流,互幫互助,重拾生活信心。在自我服務方面,新成路街道成立16年的“百姓讀書讀報點”有20個,覆蓋全部居委會,每個點有1-2名居民積極分子作為負責人牽頭組織活動,有的每天一次,有的每月一次,學習時間、地點張榜公開,服務愛好閱讀的居民,並且創造出“五字讀書法”“快樂學習法”等閱讀方法,演繹了全民閱讀的精彩。

  ⒉百姓參與,覆蓋“三在”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嘉定市民對“百姓系列”活動的知曉率為84.3%,參與率為71.4%。“百姓系列”努力做到“三在”覆蓋。一是覆蓋了“在家的村(居)民”。江橋鎮火線村居住著來自24個省市的4200名新村民,村委會設立的“村民大舞台”佔地1080平方米,可容納近千人,至今已舉辦100多場文化活動,參與活動的新老村民累計達1萬多人次。二是覆蓋了“在職的員工”。安亭鎮舉辦“民星來了”第三屆汽車城夢想秀,吸引了包括上海大眾汽車、福耀玻璃、德爾福派克等規模以上企業的3萬多名員工參與,活動歷時7個月,經過30多場海選、復賽、復活賽等,“夢想秀”涌現的達人民星走上紅地毯,享受夢想實現的喜悅。三是覆蓋了“在線的青年”。江橋鎮由“e課堂”、“e月談”、“e家園”等組成的“e系列”在線學習平台,通過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吸引廣大青年上線互動。

  ⒊百姓發展,走進“三堂”

  問卷調查顯示,嘉定市民參與“百姓系列”活動主要是為了“豐富業余生活”(82.7%)、“增長文化知識”(63.9%)、“提高文明素養”(61.8%)。“百姓系列”走進了“三堂”。一是走進“禮堂”。“新成百姓書場”開辦至今18年,始終堅持以低票價、公益價的“日日演”吸引百姓。二是走進“課堂”。“百姓藝校”近三年共舉辦各類綜藝節目82場(次),深受曲藝、書畫、攝影愛好者歡迎。三是走進“客堂”。徐行鎮的“客堂匯”充分利用農家的客堂場所,搭建起理論、黨史、政治、時事、科技等學習平台,發揮了農村居民受教育、黨員“堂主”作奉獻的功能作用。

  “百姓系列”的“五個注重”

  嘉定區各級黨委政府注重把有限的資源配送到基層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統籌好、部署好、引導好、服務好“百姓系列”發展。

  ⒈注重整合,形成規模優勢

  “百姓系列”最初萌芽時,活動圈小,影響力有限。嘉定區通過街鎮黨委政府牽線搭橋,對有生命力的項目進行整合,將500多個業余文藝演出團隊重建為區、鎮兩級的“百姓說唱團”,並建立了文藝曲目、創作人才、演出團隊資源庫。平台載體的規模越大,群眾的知曉度就越高,同城效應就越強,規模優勢就越顯著。

  ⒉注重規范,構建長效機制

  “百姓系列”起始階段帶有自發性,隨意性也大,嘉定區通過規范引導,構建“百姓系列”的長效機制。如政府財政專項投入200多萬元,在喜愛讀書、願意提供場所並能進行日常開放管理的居民家裡設立“百姓書社”,統一挂有“百姓書社”銘牌,使之成為微型公共圖書室。圖書和報刊每三個月更新一次,由區圖書館進行統一配送,並定期提供推薦點書單,由各書社管理員根據居民的閱讀喜好點書、定時開放借閱,點書、配送、管理的模式日趨完善。

  ⒊注重設計,發揮集約效應

  “百姓系列”源於百姓,草根性強,自由度比較大,嘉定區通過對“百姓系列”進行頂層設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活動中,嘉定工業區涌現出十多個自發性學習組織,工業區黨委將這些“自組織”整合成“百姓學社”,並成立了一支由退休教師、外企白領、年輕村干部等組成的理論大眾化教育骨干隊伍,匯編發行《百姓話壇》期刊,以百姓語言、百姓故事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集聚效應顯現,先后有100多批領導、學者等前往參觀考察,並被評為“全國教育實驗示范項目”“上海市社會宣傳和精神文明創建特色項目”。

  ⒋注重提升,挖掘項目內涵

  有些“百姓系列”項目推出時,目的性比較簡單甚至模糊,嘉定區通過項目研討等方式,挖掘創新載體的豐富內涵。“百姓睦鄰點”最初給人的印象是退休居民談山海經的場所,嘉定鎮街道和區有關部門組織召開專家研討會加以總結,概括出“地緣、志緣、業緣、趣緣”的睦鄰類型,“居家式學習、讀報、娛樂、聊天”的睦鄰方式,“主人自願、志同道合、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睦鄰點特征,並且培育出“老爸爸聊天室”、“練祁學苑”、“新上海人”、“我也行”、“心靈交流”等睦鄰點典型,在全區引發了“睦鄰文化”建設熱潮。2012年“百姓睦鄰點”被評為上海市“社會建設十大創新項目”之一。

  ⒌注重投入,提供基本保障

  “百姓系列”在民間發起階段的活動費用多由百姓自掏腰包,嘉定區通過區、鎮兩級財政給予扶持,確保底線經費。江橋鎮每年對“異鄉風採”投入50萬元—100萬元經費保障﹔新成路街道每年對“百姓書場”補貼10多萬元,至今連續補貼了18年,“百姓編創組”每年的政府財政支持經費也有25萬﹔嘉定工業區每年為“百姓學習中心戶”撥款8萬元,相關農村、社區每年每個點投入5000元。問卷調查顯示,54.3%的市民認可“政府在資源配置、運轉資金和人才隊伍上的扶持”。

  “百姓系列”的四點成效

  嘉定區以“百姓系列”為載體,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弘揚了優秀傳統地域文化,培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得了明顯成效。

  ⒈推動了理論大眾化的落地

  問卷調查顯示,嘉定區基層群眾參與率高的“百姓系列”活動分別是:“百姓宣講團”(56.3%)、“百姓故事團”(48.9%)、“百姓說唱團”(38.2%)。“百姓系列”突破了廣播電視、網絡、移動終端等現代信息技術載體對傳統方式的沖擊,以講故事、演說唱等形式,繼承創新了面對面宣傳教育的傳統模式。“百姓系列”以群眾喜聞樂見為追求,從群眾關切的問題入手,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千家萬戶,在平民百姓的廣泛參與和互動中實現了有效落地。

  ⒉推動了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

  問卷調查顯示,嘉定市民對“百姓系列”活動的滿意度為92.7%。從江橋鎮“村民大舞台”站點志願者到菊園新區“布谷鳥”文化義工,從“百姓睦鄰點”居民自治管理到“百姓書社”村民自我教化,從“異鄉風採俱樂部”新村民支部書記到“睦鄰點”政治指導員等,“百姓系列”在探索“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的公共文化建設新路徑的同時,也創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社會治理方式,受到了群眾的認可肯定。

  ⒊推動了黨群干群關系的改善

  “百姓系列”開辟了解決群眾急難愁問題的“直通道”,延伸了新形勢下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課堂”。譬如“客堂匯”,匯聚民意曉民情、匯聚民智辦民事、匯聚民俗展民風、匯聚民心惠民生,增強了廣大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嘉定基層黨政干部通過“百姓系列”,既宣傳、教育和服務了群眾,也教育、啟迪和升華了自我,下街鎮、到村居、走巷尾、站田頭,不僅在物理空間上拉近了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距離,更從感情上縮短了與群眾的距離,培養了黨員干部對人民群眾的感情。

  ⒋推動了城區文明程度的提升

  問卷調查顯示,群眾認同的“百姓系列”對嘉定社會發展影響的前三位是:“豐富市民生活,增強工作積極性和提高工作效率”(81.2%)、“增強新市民對嘉定的認同感、歸屬感,吸引和穩定人才隊伍”(68.1%)、“通過開展活動,吸引投資,促進招商,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67.8%)。“百姓系列”以人為本,以文化民,推動嘉定全區上下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風正的良好氛圍,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成為主旋律,嘉定的知名度、文明程度顯著提升。2013年,嘉定全區完成財政總收入660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5億元,同比增長19.6%。全年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336元和21469元,同比分別增長9.4%和10.5%。公眾安全感滿意度指數測評,嘉定區多年處於上海市前列,2009年至今,嘉定連續四年創成上海市“平安城區”,並被評為2009—2012年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

  “百姓系列”的五點啟示

  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嘉定區“百姓系列”已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的有效載體,成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成為基層黨的群眾工作創新的生動實踐,提供了許多有益啟示。

  啟示之一:必須對接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百姓系列”由群眾滿足自我需求而萌芽,因黨政組織對接群眾需求而發展,把有限的思想文化資源配置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充分調動了百姓主體的能動性。“百姓系列”不刻意策劃,不華麗包裝,與嘉定淳朴、平和的民風天然契合,服務城區居民的“睦鄰點”,服務鄉村農民的“客堂匯”,構成了不同的服務模式。任何主題、任何內容的宣傳教育落到基層,都應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隻有堅持服務群眾,基層宣傳思想工作才有方向、有靈魂,才能有所擔當、有所作為。

  啟示之二:必須採用群眾喜愛的方式方法。“百姓系列”是“以文載道”,“載道”的形式是寓教於樂、喜聞樂見,如故事、說唱、演戲、舞蹈、吟詩等,“載道”的途徑是走街串鎮、專場匯演,如展台、舞台、書社、書場、客堂等,滿足了基層群眾的接受心理和認知方式。“百姓系列”讓百姓共享鄉土文化資源,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人民群眾接受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人民群眾喜歡的文化才是優秀的文化,人民群眾受益的文化才是有價值的文化。隻有堅持把群眾喜歡不喜歡、接受不接受、滿意不滿意、受益不受益作為檢驗群眾性宣傳教育工作的第一標准,才能引領群眾、贏得民心。

  啟示之三:必須挖掘凝聚群眾的智慧力量。“百姓系列”主體是群眾,其外在的“形式”是始終由百姓擔任舞台的主角,其內在的“精神”是百姓的首創精神,這種“形”與“神”的完美統一,是“百姓系列”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黨組織作用的發揮,就是要依靠群眾主體,挖掘群眾智慧,激發群眾創造。掃除形式主義、文牘主義的最好藥方,就是讓群眾來當教練員、裁判員,在制定政策、出台規范、實施項目、考核評估、表彰獎勵等方面增重群眾的話語權、評判權,隻要把群眾的智慧充分挖掘出來,把群眾的力量充分發揮出來,從群眾中找到創新思路、改進工作的源頭活水,再難的問題也不難解決,再不好做的事情也可以辦好。

  啟示之四:必須壯大群眾參與的隊伍力量。“百姓系列”的成功與基層群眾廣泛參與的互動分不開,凝聚著發起人、草根領袖、活動志願者的心血。“百姓系列”實現了宣教主體和客體的統一,群眾是自治組織的主體,宣教對象也是群眾,雙方沒有排異性。沒有群眾參與的宣傳教育是沒有效果的宣傳教育,沒有群眾互動的宣傳教育是沒有力量的宣傳教育。隻有找到宣傳教育工作與群眾心聲有機結合的共鳴點、共振點,才能切實增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輻射力、滲透力。

  啟示之五:必須創新群眾工作的運行機制。宣傳思想工作最需要創新,也最需要務實。“百姓系列”適應宣傳思想工作對象、環境的深刻變化,創新服務管理、專業培訓、產品創作、資源利用、評估考核等運行機制,推動了基層黨的群眾工作的有序開展。隻有把思想上尊重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注重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理念,化為制度設計,化為操作方法,化為資源支撐,化為集成優勢,才能跳出開展群眾工作“個體容易群體難,一時容易持久難”的局限。制度設計、機制創新、常做常新、保持長效,是基層黨的群眾工作的永恆課題。

  (執筆人:尼冰、顧惠清、李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