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郭楚:加快培育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郭 楚

2014年02月10日15:13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加快培育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這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競爭力,增強我國國際影響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全球經濟結構面臨深度調整,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規則等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如何應對新挑戰和把握新機遇,爭取在更高水平上形成引領國際競爭新優勢,是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筆者認為,我國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將日趨復雜多變,迫切需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通過深化改革開放來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深化改革開放形成對高標准國際規則的適應能力

推動新一輪貿易規則談判是全球經濟格局調整的一個重要趨勢。一是美歐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試圖打造高標准的自由貿易協定范本。二是發布了《雙邊投資協定2012范本》(BIT2012),除了投資待遇的最低標准、最惠國待遇、投資爭端解決等傳統內容,還包括了准入前國民待遇、國有企業、勞工、環境、業績要求等新條款,試圖打造高規格的投資自由化標准。三是主導服務貿易協定(TISA)談判,包括全面給予外資國民待遇、所有服務部門均需對外資一視同仁,試圖打造高標准的服務貿易開放標准。這些高標准國際規則是全球經濟格局一次大的調整。我國隻有通過深化改革開放,擴大沿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推動相關體制的全面改革,才能形成高標准貿易規則的適應能力,提升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深化改革開放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動力和機制

當前,第三次工業革命呈現出山雨欲來態勢。它的到來將對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構成嚴峻挑戰,但也為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打開了“機會窗口”。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制造業的總量和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制造業仍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產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可能使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受到重大沖擊。美歐“再工業化”戰略也將加大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難度。從目前來看,美歐“再工業化”戰略主要著眼工業本土化,以出口和投資拉動制造業復蘇,重塑國際競爭優勢。這一方面使我國制造業面臨的競爭更趨激烈,外部需求進一步下降,企業生存面臨較大考驗,制造業戰略轉型的步伐或將明顯放緩﹔另一方面,外資企業向發達經濟體轉移,也會增加國內就業壓力,導致我國勞動力結構轉型難度進一步加大。

面對即將到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國隻有通過改革開放構建更具競爭力的動力機制,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的瓶頸制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在未來的一系列變革中佔據先機,為我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贏得更大空間,從而提升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深化改革開放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和全球配置資源能力

我國對外開放已由過去以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進入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的新階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一項重大舉措。當前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開放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和全球配置資源能力,提升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促進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和“中國服務”跨越。推動出口從傳統的生產成本優勢向新的核心競爭優勢轉化,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自我轉型的內生動力,夯實出口的產業和技術基礎,鼓勵技術含量高的機電產品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開拓國際市場。大力培育出口品牌,支持企業建立境外營銷網絡,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鼓勵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資本運營中心,使香港成為“走出去”的信息平台和融資平台。

提高對外投資質量。充分發揮我國輕工、紡織、服裝、家電、電子信息等行業的比較優勢,鼓勵企業對外投資設廠。鼓勵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到境外建立生產基地。深化國際能源資源開發和加工互利合作,拓展農業國際合作。支持企業積極開展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

提高承包工程的質量和效益。增強承包工程帶動國內設備出口能力。規范市場競爭秩序,加強項目設計咨詢、投融資和運營服務能力,培育“中國建設”國際品牌。規范發展對外勞務合作,打造“中國勞務”國際品牌。

深化改革開放提高國際化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把創新驅動戰略作為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突破口,通過深化改革開放提高產業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搶佔未來全球產業發展制高點,提升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

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密切跟蹤世界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選擇綠色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為戰略重點,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

提升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增強產業配套和協同發展能力,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

利用全球資源促進產業創新。鼓勵國內企業在科技資源密集的國家和地區,通過自建、並購、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充分發揮技術進出口交易促進平台的作用,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大型骨干企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依托,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我國產業創新發展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擴大科技對外開放。鼓勵跨國公司在華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鼓勵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與世界一流研究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拓展國家科技計劃和重大專項成果的國際市場。引導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積極融入科技全球化進程,在國外申請專利,參與制定國際標准。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