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白國強:城鎮化需要多元均衡協調發展

2014年02月08日10:58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城鎮化需要多元均衡協調發展

城鎮化並非簡單的人口由農村向城市的轉移,而是涉及城鄉之間的居民權益、生產要素、空間分布、產城關系等多方面的均衡關系。因此,需要從城鄉多元均衡協調的視角,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構建起科學的城鎮化發展體制與機制。這樣才能既醫治“農村病”,又預防“城市病”,實現城鎮化的健康發展。

一、建立和完善制度,推動城鄉居民在基本權益上的平等

縮小城鄉差別,關鍵是推動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的均等化,形成發展成果共享的體制機制。當前,許多農民在城鎮化、工業化的進程中實現了職業、地域的轉移,但身份的轉換還不充分,社會融入、住房及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也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現象,這既給農村發展帶來問題,也給城市社會發展帶來隱患。因此,應在國家頂層設計、建立一整套完善制度安排的基礎上,避免傳統城鎮化“重物輕人”和“半城鎮化”的傾向。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從人的需求視角出發,推動外來務工人員逐步落戶城鎮,並建立起覆蓋全體居民的義務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實現城鄉居民在生存權、發展權等基本權益的平等。

二、推動城鄉生產要素的平等使用、合理流動,夯實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基礎

我國城鄉生產要素使用體制機制分割明顯、重城輕鄉,在生產要素使用上不能同權同價,流動不暢。突出表現在:城鄉土地不能同權同價,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未能形成﹔農村金融體系薄弱,對資本要素的吸聚能力不足﹔鄉村創新要素缺乏,創新能力很弱,對實用技術的引進及應用能力不足。因此,促進城鎮化的健康發展,要逐步推動城鄉生產要素的平等使用、合理流動,使城鄉在一個相對平等的發展環境中良性發展。

要加快農村建設用地流轉,在符合土地規劃的前提下,使鄉村土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加強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引導郵政儲蓄銀行、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在農村地區開設營業網點,加快鄉鎮ATM機和商戶POS機的建設進度,為農村發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要大力引導農村的創新發展,提升農村的實用技術應用能力,激發農村地區的發展活力。

三、構建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城鎮與鄉村均衡協調發展的空間體系,形成合理的城鎮化空間格局

在高速的城鎮化進程中,我國已經涌現出一批超級城市和特大城市,導致人口過度膨脹、資源粗放開發、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用水緊缺等問題,不加以適當的控制引導,“大城市病”可能會愈演愈烈。同時,在鄉村地區,空心村現象比較普遍,村民建房引導控制不足,中心村難以形成,缺乏合理的村落體系。因此,城鎮化的健康發展,需要在空間上對城市和鄉村發展加以嚴格的引導,避免城鄉空間擴展的混亂局面。

為此,要通過主體功能區劃,引導城鎮、產業和人口的合理分布,使經濟活動和人口逐步向集聚能力較強的城鎮遷移。要優化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小城市和中心村的空間布局,努力構建分工明確、職能互補、布局合理的城鎮村落體系。要制定科學的城市與區域發展戰略規劃,綜合安排生產力布局,協調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區域協同發展的政策,引導人口在城鄉之間合理分布。

四、協調推動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形成產城融合的城鎮發展狀態

產城融合是實現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內在技術要求。目前,部分地區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了兩個極端的傾向:房地產化和工業園化,難以實現“產城融合”,影響城鎮化健康發展,因此需要著力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從產城融合的基本要求看,一要做到職住平衡。積極促進就業與居住的融合,使居住人群與就業人群實現合理的匹配。二要促進城鎮各項功能的匹配。這不僅要求城市生產、居住、交通、商業、休閑娛樂等功能類別之間的匹配,而且要求各類別功能在不同階段及時序上的匹配,這樣才能實現城鎮在不同時序上的均衡發展。三要促進各項功能在空間上的整合。城鎮居住、服務、產業、綠地等在空間上存在一定的相互依存或抑制關系,應在空間上促進彼此的有機融合和隔離,形成方便、舒適、生態的產城融合環境。四要推動產城融合需要遵循各種價值規律。在經濟價值均衡方面,要遵循運費最省、通勤最少、利潤最大等基本目標取向。在生態價值方面,要盡量避免對資源利用粗放和生態環境破壞,推動實現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發展,維護生態安全格局,提升環境質量。在文化價值方面,要發揮地方文化在城鎮建設中的作用,彰顯城鎮的文化特色和價值。(作者系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