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非洲經濟: 真實的增長與轉型的挑戰

遲建新

2014年02月01日13:01   來源:《求是》

原標題:非洲經濟: 真實的增長與轉型的挑戰

當下,“非洲熱”逐漸升溫,大量有關非洲的信息、觀點不斷涌現,既有樂觀判斷,也不乏懷疑甚至悲觀論調。作為一個整體,近10余年非洲經濟的快速增長是真實的,且呈多點拉動和持續上升態勢。正如世界銀行所言,“如同30年前的中國和20年前的印度,非洲正處於經濟起飛的邊沿”。要將巨大的經濟潛能釋放為可持續的、有質量的經濟增長,非洲還要克服多重挑戰,尤其是經濟結構轉型的挑戰。

增長加速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非洲的經濟增長明顯提速。1999年至2008年,非洲經濟年均增長率為4.9%,是此前10年的兩倍﹔2009年增速降為2.7%,但2010年很快恢復至4.7%﹔2011年,因北非政治動蕩和世界經濟低迷的疊加效應,經濟增速陡降為1.1%。盡管如此,非洲經濟表現出良好的抗沖擊彈性,支撐經濟快速增長的因素並未喪失。2012年,非洲經濟增速達5.0%,遠超世界平均水平(2.2%),也高於發展中國家(4.7%),僅次於東亞地區(5.8%)﹔46個非洲國家經濟增長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全球增長最快的30個經濟體中有16個在非洲。

非洲經濟發生較為深刻的積極變化,突出表現在更多的國家和更廣泛的行業實現了增長加速。從國家來看,1999年至2008年,經濟增速超過5%的國家有17個,此前10年僅有7個,2012年更有21個非洲國家超過這一增速。從行業來看,受益於近10年大宗商品價格的飛漲,資源富集國經濟增長整體較快。但非洲經濟增長加速並不只是來自資源業的繁榮,2008年至2012年增長最快的10個非洲國家中,埃塞俄比亞、盧旺達、馬拉維和莫桑比克等都是非資源富集國。快速發展的服務業尤其是批發零售業、房地產、電信、銀行業,支撐著這些國家良好的經濟表現。世界銀行統計表明,本世紀以來的10余年間,資源業對非洲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平均貢獻不到20%,而服務業的貢獻則接近60%。

驅動因素

本輪非洲經濟的快速增長,有著強有力的驅動因素。這種增長是真實的。

首先,非洲國家宏觀治理明顯改善,經濟彈性有所增強。這些年來,非洲大陸的政治和宏觀經濟形勢日趨穩定,發展經濟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非洲國家的財政穩健性和貨幣政策紀律性不斷提高,許多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都獲得了國際評級機構的積極評價,對私人投資的吸引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均得到加強。通脹率顯著下行、預算余額和外匯儲備增加以及外債減少,成為近年來非洲各國經濟的普遍特征。正是由於宏觀經濟基礎的改善,非洲國家才得以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抵御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並大幅增加基礎設施等公共投資。

其次,非洲與全球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經濟合作伙伴更加多元。新興經濟體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長迅猛,極大促進了非洲的對外貿易。2002年至2012年間,非洲外貿總額翻了4倍。其中,與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增速快於發達經濟體。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對非貿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2.0%、24.4%和20.7%,而同期美國、法國和英國分別為11.6%、8.9%和11.4%。歐盟佔非洲外貿總額的比重已由本世紀初的46.2%下降為34.3%,金磚國家(除南非外)的份額則從9.1%增至24.0%。

第三,非洲國家基礎設施投資不斷增加,不僅直接拉動了經濟增長,而且有利於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外國投資。根據世界銀行統計,近10余年,非洲每年基礎設施開支約450億美元,佔其GDP的5%以上。2012年,非洲地區共有800多個在投基礎設施項目,主要涉及運輸(41%)和能源(37%)。

第四,非洲投資環境持續改善,流入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資大幅增加。根據世界銀行報告,2005年至今,全球營商環境改革進步最快的50個經濟體中有19個來自非洲,如盧旺達、毛裡求斯、加納、尼日利亞、安哥拉、塞內加爾和摩洛哥等。流入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強勁,由1995年的57億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578億美元,創歷史高點,此后因全球經濟衰退而短暫下滑,但2011年即開始回升。2012年,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資總量減少18%、主要經濟體(包括金磚國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均下降的背景下,非洲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卻逆勢增長5.5%。從流入國看,近10年加納、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贊比亞、莫桑比克、毛裡求斯和南非等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增長迅速。從來源國看,新興經濟體在非洲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中份額不斷上升。從行業看,2003年油氣礦業佔非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額的77%和項目數的28.5%,但2012年,金額比重降為40%,項目數比重降為7.2%。與之相對應,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資開始流入服務業(特別是金融、電信)以及制造業和基礎設施。

中國因素

中國在非洲經濟增長加速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來自中國的巨大需求,直接促成了非洲的“資源繁榮”。收入的增加,增強了非洲各國的國內購買力,國內市場和需求得以擴大,也推動了眾多行業的發展,進而為非洲經濟增長和能力建設奠定了基礎。其次,來自中國的資金,伴隨著企業、人員、管理、項目和技術,幫助解決或緩解了許多阻礙非洲發展的瓶頸,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第三,中國與非洲的經濟合作,改變了世界對非洲大陸的觀感,帶動了財富向非洲的轉移,非洲從“沒有希望的大陸”,變為充滿商業機會、蘊含巨大市場潛力的希望之地。

中國與非洲的經濟合作是多樣化的:既有援助,也有貿易與投資,還有工程承包與技術交流﹔合作主體既有國有大型企業,也有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中國在非洲的角色是多維度的:中國既是非洲資源的開發者與消費者,也是非洲多個行業的投資者與經營者,還是非洲基礎設施的建設者以及產品和設備的提供者。中國與非洲各自都面臨轉型任務,經濟互補性較強,非洲發展中的“中國因素”和中國發展中的“非洲含量”都已不可或缺。

數據顯示,中非貿易額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不足40億美元,2000年突破100億美元,此后連續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2012年達1984億美元。2009年至今中國一直保持著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近10年來中國不僅在對非援助等“輸血”方面加大了力度,援建了大批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項目,在“造血”方面也不遺余力。至2012年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為207億美元,僅2012年就達25億美元。以中非發展基金為例。作為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確定的對非務實合作八項政策舉措之一,中非發展基金是中國第一支也是目前唯一一支專注於非洲投資的股權投資基金,2007年成立至今,決策投資額超過26億美元,涉及30個非洲國家的70多個項目,分布在農業、基礎設施、制造業、經貿園區等領域。

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亞發表演講時指出:“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非關系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期,我們雙方都能登高望遠,找到中非合作新的契合點和增長點,推動中非關系實現新的跨越。”非洲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為中非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可以預見,未來一個階段的中非經濟合作中,中國對非投資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中非經貿合作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跨越。

轉型挑戰

展望未來5到10年,非洲經濟很可能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首先,非洲將繼續受益於全球對石油、天然氣、礦產品、農產品等日益增長的需求。近幾年,非洲東海岸沿線發現重大油氣資源,西非海域新發現大型優質油田,西部和南部非洲多國發現新的礦產儲備,將為經濟增長增添新的動力。其次,隨著與新興經濟體聯系增強,非洲在融資、技術、經驗等方面有了除西方國家之外的更多選項。盡管新興經濟體自身面臨經濟調整,但與非洲在貿易、投資及發展援助等方面的合作增勢不減,這將幫助非洲國家抵消歐美經濟低迷帶來的負面影響。值得強調的是,新興經濟體對非洲的投資多流向制造業和服務業,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間,金磚國家對非投資中僅有25%投向初級產業,而制造業和服務業分別佔43%和32%,這為非洲實現經濟多樣化提供了助力。第三,人口結構變動中所蘊含的人口紅利和規模經濟潛力,以及城市化和中產階層的擴大,將為非洲的制造業消費以及電信、物流、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帶來巨大需求。未來50年內,非洲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勞動力市場,人口紅利與城市化的結合,將促使非洲整體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市場和內需擴大,刺激產業發展,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但是,非洲經濟前景也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和風險。從外部環境來看,主要是全球經濟減速和歐債危機久拖不決,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據非洲開發銀行測算,歐元區經濟增長每下降1個百分點,將拉低非洲0.5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速。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將會減少對國際大宗商品的需求。非洲內部也存在一些不利於經濟增長的問題。第一,部分國家政局存在不確定性,選舉易引發沖突,個別國家還存在武裝沖突的風險,收入差距較大、貧困率和青年失業率較高,也可能引發社會緊張和政治動蕩。第二,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區域、全非洲層面來看,基礎設施落后都極大限制了非洲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化。第三,“資源詛咒”和“荷蘭病”(指一國特別是中小國家經濟的某一初級產品部門異常繁榮,從而導致其他部門衰落的現象)的風險不可忽視。歷史上,非洲沒能利用好曾經有過的資源繁榮,得自自然資源的“快錢”未能合理使用。第四,大多數非洲國家依賴傳統農業,氣候反常和自然災害也會造成農業生產波動,使經濟增長面臨下行風險。

非洲要克服這些挑戰與風險,歸根結底是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為此,非洲必須實行結構性變革,實現經濟活動由低生產率到更高生產率的轉變,並將勞動力引入處於上行趨勢的行業,特別是各類制造業。通過“資源型工業化”促進結構轉型,一方面擺脫資源依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資源開發,實現價值增值。

在全球化及產業分工均圍繞全球價值鏈展開的背景下,非洲面臨著與以往發展中國家啟動工業化時不同的外部環境和困難挑戰。令人欣慰的是,非洲展現出了良好的經濟活力和應對挑戰的彈性及能力,“非洲雄獅正在加速奔跑”。有理由相信,伴之以持續的努力與變革,非洲將迎來期盼已久的結構轉型與經濟起飛。

(作者:中非發展基金總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秦華)
相關專題
· 《求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