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面辯証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

教育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14年02月01日10:2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全面辯証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

習近平同志在最近一系列講話中,結合世情、國情、黨情,聯系當前認識和實踐兩方面的實際情況,多次強調要認真學習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中國社會發展歷史,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站在時代的高度,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歷史,正確地分析和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功績,堪稱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全面辯証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的典范,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一、全面辯証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與方法的自覺遵循

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在對待歷史和歷史問題上,我們黨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歷史唯物主義要求我們在分析歷史和歷史人物時應該尊重歷史的辯証法,堅持如下原則:一是堅持實踐性和物質性的統一。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社會的物質基礎是物質生產方式,社會發展是具有內在的客觀規律的過程,人們包括歷史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實踐過程中和物質基礎上進行生活和創造歷史的。二是堅持聯系和發展的統一。社會歷史既是聯系的整體、又是發展的過程,要在特定的聯系和發展中具體地分析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而不能脫離一定的歷史條件片面地、靜止地、抽象地看待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三是堅持決定性和選擇性的統一。在承認歷史具有客觀規律和必然性的同時,要承認人們的選擇活動的重要作用,看到人的活動與客觀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人們都是在既有的歷史前提下創造歷史,因而不能任意選擇自己的歷史﹔另一方面,歷史又是由人們的活動構成的,歷史的發展離不開人們的選擇活動,離不開社會實踐。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舞台上,人們扮演著“劇中人”和“劇作者”的雙重身份,既充當了歷史的主體,又受歷史條件的制約。活躍在歷史前台並起重要歷史作用的歷史人物,亦不例外。四是堅持科學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一。這裡所說的科學尺度主要是指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而價值尺度主要是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評價都離不開這兩把尺子。

歷史和歷史人物是聯系在一起的。從一定意義上,歷史人物是歷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也是歷史的縮影,而歷史是歷史人物活動的舞台和條件。不能把歷史和歷史人物割裂開來。評價歷史和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是一致的。評價歷史的尺度和評價歷史人物,都要同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相聯系,都要堅持歷史的辯証分析方法。對歷史和歷史人物評價,都應本著嚴肅認真,對歷史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不能單純以主觀好惡為標准,那種對歷史人物肆意抬高、神化或歪曲貶低、“惡搞”都是不可取的。

二、全面辯証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認識發展的需要

對歷史和歷史人物的評價關涉人們對現實和未來的選擇。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來認識歷史,有助於透過歷史表象把握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助於通過歷史過程中的基本矛盾運動認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的客觀依據,有助於依據歷史經驗來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走向。

當代中國社會是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延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到今天,需要我們從歷史中總結經驗,獲取智慧。人類是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的過程中前進的。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艱難探索、不懈奮斗的歷史經驗,是我們時刻不能忘、須臾不能丟的立身之本,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總結。

然而,在現實中人們對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認識存在分歧。在如何看待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必然性,如何看待革命和建設的關系,如何看待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的關系,如何看待老一輩革命家的歷史功過等問題上,都需要我們實事求是地分析和正確評價有關的歷史和歷史人物。如果不消除認識上的誤解和錯誤,就容易動搖堅持社會主義正義事業的信心,就會給正在進行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帶來種種危害。例如,有人不理解中國社會發展的特殊性,否定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有人把革命與建設對立起來,否定革命的歷史﹔有人把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對立起來,或者用前者否定后者,或者用后者否定前者﹔有人不能正確認識毛澤東的歷史功績和歷史過錯,簡單地否定毛澤東思想。這種觀點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曲解了歷史,容易引導人們走向某一個極端,迷失正確的前進方向。

在波瀾壯闊、曲折前進的歷史長河中,交織著種種矛盾,記錄著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奮斗足跡,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些都需要我們進行科學的認識和全面的把握。正如習近平同志所總結的那樣:“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不論發生過什麼苦難和困難,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總結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更好前進。”

三、全面辯証地看待歷史和歷史人物,必須把握社會歷史發展中的辯証關系

(一)要從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中把握中國社會發展不同歷史階段的性質和特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貫穿社會發展全過程的基本矛盾。中國社會的基本性質和發展的基本走向是由這一矛盾及其運動所決定的。在舊中國,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在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壓迫下,中國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解放生產力,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任務。革命勝利后,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生產力一度得到極大解放和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當代中國社會進一步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使中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領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機勃勃。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其規律既是社會革命的客觀依據,也是社會改革的客觀依據。我國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和狀況決定了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定位。

(二)要從歷史規律性和主體選擇性、歷史發展的同一性和多樣性的聯系中認識中國社會發展道路形成的條件和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難的探索,深刻分析了中國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弄清楚了中國革命的規律,創造性地解決了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結合的歷史課題,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並為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積累了經驗和提供了條件。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行改革開放,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中國人民創造性的歷史選擇。

(三)要從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人民群眾和個人的辯証關系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出現既帶有歷史的必然性,又具有歷史的偶然性。俗話說,“時勢造英雄”,意指歷史人物是時代的產物。一定歷史人物特別是杰出人物的出現,同他所處的時代和社會關系有著必然的聯系,即他必定存在於或體現了一定的社會關系,必定代表一定的群體或階級的利益。歷史人物具有偶然性,一是指他的產生帶有不確定性(如時間、地點等)﹔二是指他的歷史作用具有不確定性。相對於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言,歷史人物的作用隻能是個別人的作用,隻能夠推進或延緩歷史的一定進程,但不能改變歷史發展的基本方向。歷史人物能否起到推動歷史的進步作用,取決於他們的思想、行為是否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願望。

歷史唯物主義主張在評價歷史人物時,要堅持歷史分析方法和階級分析方法。歷史分析方法要求把歷史人物放在一定的歷史背景、社會關系、歷史條件下考察,如實地反映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和歷史地位。階級分析方法和歷史分析方法是一致的,它要求把歷史人物置於一定的階級關系中來加以考察和評價。在考察歷史人物特別是杰出的領袖人物時,還必須考察他們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領袖的作用再大,也不能超越和取代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

革命領袖是人而不是神。對於他們的功績和失誤,應該放到具體的歷史條件下來認識。習近平同志指出:“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於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隻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他對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進行了全面辯証的評價,一方面對他們進行了高度贊揚,指出他們都是從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時勢中產生的偉大人物,都是從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抵御外敵入侵、反抗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艱苦卓絕斗爭中產生的偉大人物,都是走在中華民族和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偉大人物。另一方面,又指出他們的認識和行動也會受時代條件限制,也會存在失誤和錯誤。“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並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這些論述閃耀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輝,對於我們分析和評價包括革命領袖在內的歷史人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執筆:郝立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