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知識產權:經濟創新驅動的關鍵

吳國平

2014年01月29日09:2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知識產權:經濟創新驅動的關鍵

  資料圖片

  繼黨的十八大確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之后,十八屆三中全會又再次明確規定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切實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依靠科技進步帶來的創新驅動來解決經濟發展質量不高問題,將成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創新驅動與知識產權之間始終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創新需要知識產權制度的激勵和保護,在一個缺少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國家,不可能涌現普遍的科技創新,從而也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驅動。

  經濟發展對知識產權的依存度不斷提高

  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知識產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實現一國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對知識產權的依存度不斷提高。按照當前世界產業利潤鏈評估,工業產品的利潤80%以上都集中在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商標和專利許可上。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知識產權的價值更為突出。例如,在半導體芯片價格中,86%以上都屬於知識產權費用。現代工業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旦離開知識產權的支撐,必將寸步難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憑借資源優勢和改革開放的制度紅利創造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但高度依賴資源和投資驅動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已很難再繼續承擔經濟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歷史重任,必須盡快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換。這其中,知識產權要素將是決定這一轉變能否真正成功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

  知識產權制度提供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強大動力

  一般來說,一國經濟發展對其傳統的發展模式具有高度的依賴性,往往需要借助重大科技進步才可能實現突破。如18世紀60年代,英國憑借蒸汽機的發明應用引領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順利實現了本國經濟發展模式的重大轉變,並很快建立起強大的“日不落帝國”。后來美國、德國、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也都是依靠當時重大的科技進步來實現的。為何“第一次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當時無論是重大科技成果數量還是科學技術水平都領先於世界的中國?這就是人類科技史上著名的“李約瑟之謎”。長期以來,眾多經濟學者從不同視角對“李約瑟之謎”給出了解答。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給出的解答獲得了廣泛認同。他認為,正是由於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出現和發展,才使得發明家大量涌現,發明成果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從而啟動了歐美的工業革命並創造了現代經濟增長的奇跡。根據諾斯的解釋,通過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個人發明所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回報給發明家,這給予了發明家足夠的發明激勵。后來的經濟史學家通過實証研究也認為,英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耀眼明星,正是由於其最先創立和最早發展了先進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當今世界,凡是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跡的國家,都是制定和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最好的國家。相反,凡是未能及時建立和有效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國家,除了極少數能夠依靠豐富的自然資源維持“暴富”之外,至今也沒有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先例。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均表明,一國經濟若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和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營造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良好環境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能夠為創新驅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方面,它能夠為吸引外資營造良好的社會秩序。適度引進外資和外國的先進技術,歷來是一個國家發展經濟、實現創新驅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功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和技術,這與我國及時建立並實行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能為外商提供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它能夠為經營者展開充分的市場競爭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現代市場競爭本質上是知識產權實力的競爭,其中難免會發生搶注、冒用、盜用、濫用知識產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需要通過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來加以規制。此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還能為知識創新成果的轉化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其價值必須通過轉化和應用,即使之商品化和產業化之后才能體現出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恰恰是把激勵和保護創新成果的轉化作為其根本出發點。很多國家都為促進知識產權的商品化和產業化設計了不少精密的制度,如知識產權評估制度、知識產權交易制度、知識產權股權制度、知識產權証券化制度、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制度等等,從而為推動知識產權融入生產過程,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供了牢靠的制度保障。我國也不例外,在經歷了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之后,現在也已初步建立起促進知識產權推廣應用和傳播的法規政策框架。

  知識產權制度夯實創新驅動的物質基礎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產權已成為支撐高新技術企業和現代戰略性新興產業生存發展至關重要的“脊梁”,它直接決定著各國與各地區的核心競爭力及其在世界產業鏈條上的上下游分布狀態。我國若想規避被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邊緣化”的危險,就必須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堅持用知識產權戰略引領經濟發展的未來。

  我國自建立和實施知識產權制度以來,已創造了大量的知識產權,並在知識產權的質量上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43.5151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2件﹔我國的商標累計申請量已達1136萬件,累計注冊量達到765.6萬件,有效注冊商標達到640萬件,繼續保持世界第一﹔累計受理國內外植物新品種權申請8000多件,授權4000多件,累計公告頒証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6000多個。大量自主知識產權的存在,為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不僅如此,目前全球授權專利總量高達5000多萬件,其余絕大部分的專利技術都可供我們免費使用。如果我們能夠從我國國內市場的實際需求出發,深度挖掘全球已有專利這座含金量十足的“金礦”,合理利用“公知公用”技術,對於創新能力明顯不足的我國企業來講,不僅可以提高研究開發的起點和能力,而且可以大幅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時間,是一條有效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從而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的“捷徑”。(作者單位:廣東金融學院法律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