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變與不變中演繹精彩——拉薩市實施“文化興市”戰略綜述

根多

2014年01月28日14:0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巍峨的布達拉宮、著名的八廓街、一望無際的草原,冰清玉潔的湖泊,以及來自遠古的傳說、神秘奇妙的宗教文化……

當千年的藏族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碰撞時,拉薩的文脈方向在哪裡?

近年來,在建設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大背景下,拉薩市大力實施“文化興市”戰略,一方面堅持著對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一方面推進著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在這些“變”與“不變”之間徜徉,夢游歷史、品味今朝的欣喜之感油然而生。

留住“活”的古城文化

不論是否精通文化歷史,西藏人以及眾多國內外游客們或多或少都有些“八廓街情結”。

如今,走在寧靜的八廓街,鱗次櫛比的藏式建筑,精美的藏式窗台、古色古香的木制地圖、寬敞舒適的轉經路、獨具特色的路燈等等完美細節,無一不傳遞著古城保護的“變”與“不變”:“古”,不脫離現代﹔“新”,未摒棄傳統。

其實,早些年,拉薩老城區的部分街區被市民戲稱為“遺忘的角落”。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居住人口的急速膨脹,在總面積約1.3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0多萬人的老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嚴重落后,通行不暢、電力線路老化、消防設施滯后、給排水設施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屢屢遭人詬病。同時,由於年代久遠、風雨侵蝕,老城區的珍貴文物和歷史建筑保護也存在著極大隱患,令人心憂。

2011年底,在拉薩市九屆人大五次會議上,玉珍等5名60多歲的老代表集中反映了拉薩老城區水電管網陳舊、生活設施落后、居民生活困難等問題,受老城區所在居民委托,他們強烈要求立刻啟動拉薩老城區改造相關工程。不出意外,當拉薩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老城區保護工程的消息一傳出,就得到了老城區居民的熱烈響應和積極擁護。

2012年12月,拉薩老城區保護工程正式啟動,項目總投資15億元。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提出,“老城區保護工程首先要滿足三個層面的需求,一是生存的需求,二是文化的需求,三是精神的需求”。對生活在老城區裡面的居民來說,生存的或者說生活的需求是最為重要的,而居住在老城區以外的人們則對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更為關注。“滿足三個層次的需求,給予老城區居民最大化的人文關懷和更人性化的生活享受”,這是拉薩市政府給予老城區保護工程的庄嚴承諾。

古城保護,變的不只是植入現代生活的元素,還有傳承文脈的新思維: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陳列館、根敦群培紀念館已是各族干部群眾學習歷史、認清現實、明辨是非的重要課堂﹔堯西平康、邦達倉等包含住宿、餐飲的古建大院酒店,時刻讓游人置身於濃厚的藏文化之中﹔加央、木如寧巴等大院中原有的居民,深深地留住了西藏“活”的民俗文化……

古城,就是要這種經典,這種令人洶涌澎湃的精彩。

文化惠民暖人心

“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這是人們對藏族同胞能歌善舞的褒獎。

立夏時節,拉薩的晚上8點,太陽的光華還沒有褪去,在布達拉宮廣場、宗角祿康公園、羅布林卡公園、各社區,人們開始了自己的“夜生活”——伴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時而鏗鏘有力、酣暢淋漓,時而輕扭腰肢、盡顯舒展。

這個2012年2月啟動,受到市民、游客歡迎的幸福拉薩規范舞,只是拉薩市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的一個縮影。

細心的人會發現,近年來,拉薩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變得越來越完善,群眾文化生活變得越來越豐富,而不變的卻是拉薩市堅持“文化惠民、文化樂民”的決心。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拉薩市以政府為主導,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努力建設以公共文化設施為重點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了以市群藝館、歌舞團為主力,縣(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鎮綜合文化站為支撐,村居社區書屋為基礎,“設施網絡化、供給多元化、機制長效化、城鄉一體化、服務普惠化”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新格局。與此同時,市群藝館和各縣(區)文化館實現了“零門檻”免費開放,且縣縣都有民間藝術團。2013年,全市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總投資額達到了6044.05萬元,累計完成投資4347.8萬元。

——以“愛國、團結、和諧、發展、文明”為主題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和“八看、一算帳、一揭批、四增強”感黨恩主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先進文化進寺廟扎實推進,在全區率先實現領袖像、國旗、報紙、廣播電視、電影、寺廟書屋進寺廟全覆蓋﹔以重大節慶日、文化科技“五下鄉”、“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四進社區”、“軍民雙擁共建共保”、“創先爭優強基惠民活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基層巡演、望果節等文藝演出活動為契機,將文化大餐送進了學校、村居、社區、寺廟、駐村工作隊,據不完全統計,共演出700余場次,受益觀眾達25萬余人次。

——舞台春色好,精品滿枝頭。2013年,《卓瓦桑姆》獲第八屆中國藝術比賽群星獎、傳統藏戲《卓瓦桑姆》獲全國群眾文化政府最高獎“群星獎”、《阿諧》獲得第七屆全國電視舞蹈大賽金獎、《阿嘎舞》獲得全國技能大賽藝術表演金獎﹔非物質文化遺產“直貢嘎舉金錦寶串唐卡”通過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証,獲得“世界最大唐卡”稱號﹔在自治區級各項比賽中,拉薩市也斬獲頗豐。這些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進一步提升了拉薩市文化軟實力。

物質生活日漸豐裕的拉薩百姓,正在“變”與“不變”中享受越來越五彩繽紛的文化生活。

文化產業促發展

在拉薩變得日益繁華的時候,僅僅與市區一河之隔的次角林村,依然邁著亙古不變的腳步,安靜、祥和始終是這座小山村的主題。相傳,次角林村曾是文成公主進藏后隨行人員的聚居地。

2013年,在這裡上演的一台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為火爆的旅游市場增添了一把熊熊大火。近三個月的時間裡,該劇一共實演82場,觀眾近7萬人次。

真正的“變”,必然以“不變”者為依托。

如同《文成公主》商演一樣,近年來,拉薩市依托歷史文化優勢,精心打造了一批全區乃至全國知名的節會、文化活動和產業品牌——藏歷新年、拉薩雪頓節、“吞米嶺•藏藝文博園”等。憑借於此,去年拉薩也榮獲了全球節慶城市獎,實現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這種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背后,主要得益於發展文化產業正在成為“一把手工程”,這也意味著“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成為了過去式,現在是大家都在為文化搭台,讓文化來唱大戲。目前,全市各類文化經營戶多達千余家。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拉薩市的導向作用,離不開拉薩市政策層面不遺余力的支持。這些年拉薩市對於文化產業開的綠燈越來越多——

為健全完善投融資結構,建立了政府投入與社會投資相結合、內資與外資相結合、多渠道多元化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有力地帶動文化休閑、旅游、餐飲、交通等行業發展。

為集中展示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填補拉薩新型旅游消費領域的空白,蔡公堂藝術觀賞村、吞彌嶺藏藝文博園、尼木三絕技藝展示區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快速推進。

未來,拉薩將繼續在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文化旅游業、文博保護服務業、民族民間手工藝品業、民族演藝業和節慶會展業。同時,隨著投融資渠道的拓展、創意人才的充實和市場機制的完善,培育新興的文化創意業、出版發行業、休閑娛樂業、影視服務業等,最終形成未來拉薩文化產業發展的十大業態。

站在《文成公主》演出地遙望拉薩河方向,可以清楚地看到遠處雄偉的布達拉宮。回想今天的《文成公主》火爆,明日的次角林村將變成什麼樣子?自治區、拉薩市有關部門已經有了決斷,三年后將被打造成為中國西藏文化旅游創意園,成為一座以文化旅游為主導,集民俗文化展示、民族手工藝品產銷、演藝娛樂、酒店休閑等於一體的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

當次角林村成為文化旅游創意園的孵化之地,一項又一項獨具魅力的西藏文化落戶次角林村。將來,這裡必將成為了解西藏文化,體驗西藏魅力的絕佳所在。可以想象,人們在今后的生活中除了過林卡、看電影、喝咖啡等休閑活動以外,還可以去次角林村去看藏戲、買藏飾,體驗藏文化的魅力,這是何等的悠閑自在!

這就是幸福拉薩,這就是文化之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雷、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