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結構性就業困難,不能成為減緩高等教育發展的理由,卻是推動把學歷與技能一致起來的信號——

蔡昉:勞動力市場信號引導至關重要

2014年01月27日08:0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勞動力市場信號引導至關重要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以及他們的工資與低端勞動者趨同,越來越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現象,並且成為一些質疑者批評高校擴招的依據。理論和各國經驗教訓都表明,一個國家勞動者受教育年限,與經濟增長績效密切相關,勞動者人力資本與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的表現密切相關。用抑制高等教育發展的思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無異於因噎廢食。1990-2010年期間,在“普九”和高校擴招的教育大發展情況下,中國成年人受教育年限也僅僅提高不到3年,一旦延緩高等教育的發展,未來的勞動者將難以符合長期經濟增長的要求。

應該說,高校擴招之后所發生的變化是急劇的和根本性的,使得人們未能充分理解和良好應對。這個根本性變化就是,在極短的時間裡,中國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按照習慣劃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內為精英教育階段﹔在15%-50%之間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在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階段。2002年即在高校擴招的第三年,中國便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

在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之后,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一些規律性逐漸顯現出來,認識不到的話則會誤導輿論和政策。勞動經濟學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特別是接受過大學本科以上教育之后,尋職者實現與勞動力市場的匹配,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也就是說,大學畢業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花費較多的尋找和轉換時間。因此,單純用大學畢業幾個月之后的就業率,以及畢業生的起薪水平進行判斷,並不能得出關於這個群體人力資本優勢的正確結論。

事實上,在經歷了較長的尋職時間並實現初次就業之后,具有較高學歷的勞動者仍然會處在尋職過程中。此外,較優越的人力資本條件也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獲得職業發展,從而最終處於勞動力市場的有利地位。

人們一定會問,勞動力市場和政府的積極就業政策,究竟能夠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做些什麼。毋庸置疑,勞動力市場信號對於引導各當事人的行為是至關重要的。設想如果沒有20世紀90年代末出現的失業、下崗現象,從而激勵勞動者通過改變就業預期和就業技能,通過勞動力市場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城鎮勞動力資源的配置至今也不能建立在市場機制上面。對於大學畢業生的就業也是一樣,一定程度的結構性失業,對於這個勞動者群體調整預期和尋職行為也是必要的。例如,2013年的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顯示了一個看似矛盾的現象。一方面,具有專科和本科學歷的勞動者,不如具有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和高中學歷的勞動者受歡迎。事實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還不如初中畢業生。另一方面,勞動力市場對於持有較高級職業資格証書或者較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勞動者,有著十分強烈的需求,而僅僅持有初級職業資格証書或者低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勞動者,則相對不受歡迎。這無疑意味著,勞動者的人力資本並非沒有用處,只是學歷所顯示的受教育程度,並沒有能夠轉化為勞動力市場所需的就業技能。這種信號向求學者提出了如何把學歷與技能一致起來。同時這也說明,勞動力市場信號對於政府職能的發揮也是必要的。

高校畢業生面臨的結構性就業困難,固然需要勞動力市場功能和就業政策給以幫助,但是,專業和課程設置不當、教學質量低等問題,也可能加強了大學畢業生面臨的結構性就業困難,給改革和調整高等教育體制提出了諸多課題。這些都為政府積極就業政策提出新的挑戰。不過,無論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還是勞動力市場釋放出關於這個群體就業狀況的信號,顯然都不能成為減緩高等教育發展速度的理由。來自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都不能支持教育可能過度的說法。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