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從一號文件看2014年財政支農新思路

2014年01月27日17:02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提高農業補貼精准性、指向性——從一號文件看2014年財政支農新思路

補貼農業的錢被挪用發工資、種糧大戶拿不到種糧補貼、“跑部”要來的涉農專項資金小而散不好用……針對當前財政涉農補貼存在的諸多問題,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提高補貼精准性、指向性,傳遞出財政支農投入的新思路。

在明確2014年財政“三農”支出繼續增加的基礎上,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按照穩定存量、增加總量、完善方法、逐步調整的要求,積極開展改進農業補貼辦法的試點試驗。同時,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濟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

文件強調,要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按實際糧食播種面積或產量對生產者補貼試點,提高補貼精准性、指向性。此外,整合和統籌使用涉農資金,穩步推進從財政預算編制環節清理和歸並整合涉農資金。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黨國英說,財政涉農支持政策的核心問題是提高補貼的精准性,使補貼真正流向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這樣才能真正從農民中培育專業大戶,使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業支持政策惠及種地農民。

要提高農業補貼的精准性、指向性,關鍵要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把財政資金花到實處。財政部數據顯示,2013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的“三農”支出超過1.3萬億元,其中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四項補貼超過1700億元。

“財政支農投入逐年加大,但涉農資金多頭下達、零敲碎打、平均用力、撒胡椒面等日益成為突出問題,無疑加大了強農惠農政策行政成本。”財政部農業司司長王建國說。

一些基層財政干部反映,農業補貼項目多、管理部門多,而且手續煩瑣、管理要求不一致,上級每下達一筆補貼資金,基層有關部門都要忙於信息核對、查驗、丈量土地、核實面積等基礎性事務,工作量大,行政成本高,政策效應呈遞減態勢,對促進農業發展的推動力也逐漸下降。

據統計,目前中央財政安排的“三農”資金項目約上百項,省一級普遍在100項左右,個別省份甚至多達數百項。不少流轉土地耕種的種糧大戶反映,糧食直補等補貼並沒有補貼到種糧者手中,而是給了流轉土地的農民。

“提高農業補貼的精准性和指向性,不僅在糧食生產領域很重要,對於其他各種涉農補貼,也需要從政策兌付和收益機制上進行再思考、再設計,找准政策落實的切入點,提高政策社會效益。”濰坊市財政局副調研員楊德強說,目前在農民培訓、農業科技推廣等領域,資金分散重復的問題也比較嚴重。

記者了解到,現在很多農業培訓項目形同虛設,農民不願用三五天時間到縣城或鄉鎮駐地參加針對性並不強、對就業或實際生產作用並不明顯的培訓,一些地方為完成培訓計劃拿到政府補貼,竟然採取發放紀念品的辦法來吸引農民參加,違背了政策初衷,效果可想而知。一些地方甚至存在培訓機構與用工企業聯合作弊、騙補等現象。

楊德強建議,應改變農民培訓補貼政策的受益客體,由培訓機構“培訓農民的數量”,調整為企業或者組織“吸納就業、並培訓使之達到就業崗位需求的農民的數量”﹔補貼政策的受益主體,也由培訓機構變為了吸納農民就業的企業或者組織,從而大大增強這一涉農政策的指向性。

對此,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部署2014年財政工作時明確指出,要優先保証農業支出,切實增強財政投入的針對性、精准性和實效性。他還重點強調要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大力支持精准扶貧。穩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統籌,繼續支持黑龍江開展“兩大平原”涉農資金整合試點。(新華網北京1月27日電 記者韓潔)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