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十連增”后如何再挖增產潛力

——農業部相關負責人回應糧食生產有關問題

2014年01月27日09:38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十連增”后如何再挖增產潛力

連續10年的大豐收,就像跳高運動員一樣,越跳越高,提高的空間和難度也越來越大,今后我國糧食增產的潛力有多大?在日前舉行的農業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介紹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相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關於增產潛力等熱點問題。

繼續增產可以實現

“十連增”之后,糧食生產站在高起點上,高位爬坡非常艱難。曾衍德說,從技術和工作的角度上,今后繼續增產是可以實現的。

一是科技有潛力。去年糧食畝產是358.5公斤,相對10年前單產提高69.6公斤。未來單產提高依然有潛力可挖。從良種來看,部分區域試種的品種產量水平較現有品種還有50%至80%的提升空間。二是地力有潛力。耕地質量是提高單產的重點。據專家測算,高產田更新提質后單產可提高5%,中低產田改造后單產可以提高20%,將新增產能1000多億斤。三是防災減災有潛力。我國農作物每年發生氣象災害面積約5億畝至6億畝,發生病虫害70多億畝次。減損就是增產,隨著防災減災水平提升,這方面增產還有潛力。

種糧主體積極性待提升

當前在我國一些玉米主產區,農民增產后反而沒有增收。據統計,全國75%以上的糧食產量、80%以上的商品糧都來自13個主產區。長期以來,糧食主產區財政狀況比較緊張,農民種糧比較效益偏低,影響了糧食生產的積極性。針對這一情況,曾衍德說,要著力提升主產區和農民兩個主體的種糧積極性。

解決主產區積極性問題,核心是利益調節。曾衍德說,從新一輪政策看,著力加強的有3個字:“加、減、建”。“加”就是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獎補力度﹔“減”主要是減輕主產區財政負擔﹔在“建”的方面,要加強主產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具體有“補”和“聯”兩個字。“補”是補償主產區生產的商品糧,由中央財政、主銷區、主產區共同承擔﹔“聯”是要建立主產區與主銷區聯動機制。

“抓糧食生產,就怕糧價不高、農民不願種。”曾衍德表示,還要進一步完善糧食重點品種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等政策。

分品種確定自給率目標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20字方針。曾衍德認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根據我國的資源稟賦和糧食需求的實際,確定科學、可行的糧食自給率目標。

曾衍德認為,最基本的目標是確保谷物基本自給。稻谷、玉米、小麥這3大作物的產量佔現有糧食產量的90%以上,保住了谷物,國家糧食安全就有了基礎。根據糧食生產現狀和資源條件,谷物自給率應保持在95%以上。其中,口糧是百姓所吃的米飯和面食的來源。口糧絕對安全就要求稻谷和小麥自給率接近100%。

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根本上還是要靠提升糧食產能。一方面,要加快建設高標准農田。結合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治等項目,改善主產區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設一批產糧大市、大縣。(喬金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