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第11年以“三農”為主題發布一號文件﹔也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以來,第一個關於“三農”問題的中央文件。由此凸顯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在當下中國改革新進程中的重要性。
30多年前的改革發端於農村。可以說,來自廣袤農村、廣大農民的破冰勇氣和創新智慧是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的初始動力。如今,中國改革進入全面深化的“第二季”,過去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民權益被漠視甚至被侵害等積弊,使“三農”再次成為亟須突破的關鍵領域。而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更需要實現農業現代化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四化”同步推進。
去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下一步的農村改革和農業現代化建設著墨頗多,勾畫出健全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等一系列改革願景。此次出台的一號文件則是貫徹落實《決定》精神的一份詳細路線圖,明確了近期推進農村改革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主要著力點及實施方略。
一號文件提出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三個“導向”(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引人注目,這三個“導向”切中了我國農業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難題。依據這三個“導向”,文件確定了2014年及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八個重點方面: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改善鄉村治理機制。
這八大方面又具體包含33個子項。其中,尤其值得肯定和期待的政策亮點有:在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方面,提出抓緊構建新形勢下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健全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包括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主銷區也要確立糧食面積底線、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等﹔在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方面,提出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加快建立利益補償機制、整合和統籌使用涉農資金,包括在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按實際糧食播種面積或產量對生產者補貼試點、鼓勵主銷區通過多種方式到主產區投資建設糧食生產基地等﹔在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提出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導和規范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包括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加快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產權流轉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等﹔在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方面,提出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方面,提出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許多內容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提法、新舉措,並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一號文件還特別強調,鼓勵探索創新,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實踐創造﹔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許採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這無疑體現了改革緊迫感與改革理性的辯証統一。眾所周知,尊重民間和基層的首創精神,以自下而上的局部探索推動整體變革,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條基本經驗。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需要重視頂層設計與底層試驗的有機結合、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