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鵬遠:優化傳統產業結構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2014年01月26日09:0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優化傳統產業結構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題主線。在經濟領域強調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著力推進轉型升級。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就是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實現中國夢的一個重要舉措,是完成政府目標任務的一個重要保証,也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加快經濟轉型升級,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就是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的淘汰步伐。這種說法隻看到了問題的一面,有失偏頗。目前,我國很多省份產業結構的現狀是,傳統產業比重大、整體水平較低,高新產業比重小、發展緩慢,難以有效支撐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因此,要調整產業結構不僅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還要重視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加快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

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傳統產業面臨著很多問題:首先,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差、技術落后、整體競爭力弱。當前我國很多傳統產業的技術主要依靠大量引進設備,引進技術設備后未對其進行消化、吸收,進而具備自主開發和技術創新的能力。傳統產業中大型企業開始重視自主研發能力,但研發機構並未在企業的發展中佔據核心地位,開發項目數量以及研究人員的匱乏束縛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其次,產業鏈低端、缺乏自主品牌、產品附加值不高。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部分傳統企業在產業鏈上逐步朝中端發展,但距離高端部分仍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地方政府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大力引進而未對其進行合理規劃,傳統產業的發展逐步遭遇了瓶頸期。再次,粗放型增長特征顯著,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由於自身特質的限制,很多傳統產業面臨著規模、污染、技術含量、耗能等問題。另外,由於生產要素成本不斷增加,嚴重的環境、資源問題,使傳統產業發展的不可持續性越來越明顯。最后,產業布局不合理。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仍然困擾著各個地區的發展,大力建設的產業園區由於未進行合理規劃,使得地方之間和行業內部競爭同構化,過度競爭,造成產能過剩現象日趨明顯,社會資源大量浪費和利潤空間相對縮小,不利於發揮專業化分工協作效應,削弱了地方生產系統的整體效率和競爭能力。

面對上述問題,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具體路徑有:

統籌協調助推傳統產業鏈條化與集群化。傳統產業的發展有賴於一個科學、合理、集約發展的產業鏈條,需要產業鏈條的下游、上游合理發展,既要讓下游企業助力上游企業,又要將著力點放在發展上游企業上,同時協調推進相關的服務產業的配套設施,構建起一個結構合理、流通順暢、功能分明的現代產業體系。要著力推進傳統產業發展的結構化創新,由分散的中小企業、塊狀經濟轉向以大企業、大集團為龍頭的分工協作聯合體,逐步實現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聯動提升型的產業集群。

科技驅動助力產品的高端化與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當前,衡量一個地區是否在產業鏈條中處於高端位置的關鍵要素在於是否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是否具有高附加值及高品牌效應的高端產品。因此,一方面要注重產業的優化升級,努力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行業主導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強的技術品牌。這就要求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及其成果產業化的進度。

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淘汰落后產業,形成園區的特色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應構建就地轉型為主的模式。對於傳統產業中的眾多優勢企業和潛力企業,應通過技術改造,培育品牌,實現就地轉型升級,逐漸培育成高新技術企業或提升競爭力。另外,產業園區是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動力和關鍵抓手,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極。園區的發展切忌大而散,應當從重視數量轉到重視質量的方向上來,堅持發展特色園區,形成具有競爭力和聚集力的產業園區。

注重生態保護,建構集約、綠色低碳以及可持續發展模式。應當注意在傳統產業中鼓勵發展綠色、低碳類的產業,開發和應用節能降耗技術和設備。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破壞環境的企業,積極探索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新模式。積極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圍繞核心的地方資源發展相關產業,努力實現資源在企業內部的循環利用和企業之間的協調發展,積極促進企業內環保系統的優化升級,不斷提升資源的綜合利用及可持續利用的效率。用綠色、低碳型經濟發展理念指導傳統產業轉移和原有工業園區的改造,形成有利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空間格局。

創新驅動傳統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最終方向仍然需要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但向戰略新興產業升級並不是摒棄傳統產業,而是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嫁接”或“孕育”新興產業,或者通過兩者的融合、協調發展來實現。需要合理利用傳統企業現有平台、市場、網絡等資源優勢來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加快傳統產業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建立與戰略新興產業協調發展的外部環境。從組織上積極探索適合現代企業發展模式的管理機構和運作團隊﹔從制度上積極探索規范化的現代公司治理機構﹔從管理上積極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通過相關的產業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及土地政策等保障傳統產業向戰略新興產業轉移的力度,不斷加強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籌規劃和銜接,制定遠景規劃和發展模式,逐步形成集群內企業間上下游聯系緊密、相互依存的發展模式,探索和掌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運作模式和發展規律。

(作者單位:渭南師范學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