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中央農村辦:轉基因產品上市須確保無副作用

稱中國率先食用轉基因水稻可能性不大

2014年01月23日08:24   來源:京華時報

原標題:中央農村辦回應轉基因農產品問題 稱中國率先食用轉基因水稻可能性不大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昨天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應對轉基因農產品的態度時表示,中國在轉基因技術研究上不能落后,但轉基因產品上市銷售必須經過嚴格審核,確保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且一定要讓消費者有充分的知情權。陳錫文還表示,中國率先食用轉基因水稻的可能性不大。

□發布

轉基因產品是否安全需要討論

陳錫文認為,對通過分子育種產生的轉基因品種到底是否安全需要討論。

“關於轉基因,這段時間社會輿論高度關注,討論也非常熱烈,其實這個現象不光在中國,一定程度上是在世界范圍內發生的”,陳錫文提到,“美國民眾對這個問題也有一定的議論,但是總體來看是接受的。”

陳錫文介紹,中國是世界上轉基因農產品播種面積比較大的國家,大概排在全世界第二、第三位,但種植的主要是轉基因棉花,真正推出的轉基因食用農產品非常少,隻有木瓜,“現在輿論上說的西紅柿、辣椒、蔬菜等等,那些都不是(轉基因)”。

陳錫文介紹,轉基因育種目的是為讓品種性能更好,目前全球轉基因育種真正為提高產量的還不太多,主要為增強抗病虫害能力,減少農藥使用量,保護環境。

轉基因產品銷售消費者應知情

陳錫文表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轉基因技術和產業化的基本態度有三點,首先分子級的育種是全球生命科學的前沿技術、先進技術,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這方面不能落后,所以在科學研究上,必須努力趕上世界前沿。

其次,轉基因育種能否上市銷售,提供給消費者,必須經過極其嚴格的審核,隻有確保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的時候,才可以批准上市,作為商品提供給消費者,否則任何人不能自己決定將其作為商品推出去。

再次,一定要讓消費者有充分的知情權。銷售的轉基因農產品,包括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加工食品,必須進行標注,讓消費者知道這個產品是轉基因產品,或者這個加工的農產品裡含有轉基因成分,知道之后買或不買由消費者自主決策,這個基本原則會長期堅持。

□馬上就訪

美國已批准轉基因水稻商業化

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抗虫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負責人林擁軍昨天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伊朗2005年已經商業化種植4000公頃轉基因抗虫水稻,美國早在2000年也已批准拜耳公司培育的兩種抗除草劑水稻食用和飼用安全証書,實際等同於產業化,因為在美國拿到証書就可以以公司行為去開發。

“美國之所以還沒有商業化種植是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不像我們獲安全証書后還要品種審定”,林擁軍表示。

轉基因技術規模推廣尚未成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轉基因產品的推廣要謹慎。從安全角度看可能存在隱患,這也是當前爭論的主要問題,但更重要的問題在於戰略競爭,轉基因技術本身是商業模式的巨大成功,孟山都等國外公司已佔據商業模式制高點,轉基因水稻等產業化一旦在國內有政策上的鬆動,中國沒有一家企業能與這些國際大公司抗衡,可能頃刻間顛覆國內種業市場布局,帶來的后果不可評估。

程國強指出,當前轉基因技術被少數種業巨頭所掌控,中國不具備轉基因技術實力,也不具備成熟的商業模式,技術從實驗室出來后沒有推廣機制、沒有資本實力、沒有戰略布局,也沒有品牌,這個市場不是中國的科學家們能夠拿到的,因此反對急匆匆地推廣轉基因技術。

“從目前農業經營格局看,有些品種也未必需要推廣轉基因技術”,程國強指出,中國小麥供需平衡,水稻也不需要增產很多,在存儲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產量高意味著價格下跌,農民不見得是受益者,且現有轉基因技術大都用於抗虫抗草等節本增效,而這在中國小規模家庭經營的情況下效果很難實現,因此現在推廣轉基因技術並非必要,也非急需。

□對話

轉基因水稻商業化還需研究

昨天國新辦發布會后,陳錫文現場就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等接受京華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轉基因產業化也會根據社會各方面的反應,中國人率先將轉基因水稻商品化的可能性不大。

記者:2010年中央1號文件曾明確提出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今年文件隻提到加強分子育種和生物技術開發,是不是國家在轉基因產業化方面的政策更加慎重?

陳錫文:對,它也是要根據社會各方面的反應,你既然不接受,慢慢再看看,但是科研不能停,無非就是把它轉為商品的過程更加嚴格,更多接受實踐的檢驗。

記者:中國現有的兩張轉基因水稻的安全証書今年就將過期,在過期之前有沒有可能實現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

陳錫文:具體的事兒是農業部在管,但據我所知,全世界轉基因水稻都沒有商品化,所以中國會不會去帶頭吃這個東西,我覺得可能性不大,還要進一步研究。

記者:目前中國的種子市場外資佔的份額有多少?種子安全堪憂嗎?

陳錫文:是,有問題。這個品種不一樣,蔬菜大概佔四分之三左右,糧食上現在玉米有一點,別的還沒有。一個種子不是你想弄就能弄出來的,轉基因快一點,大家對轉基因又不接受。

記者:轉基因水稻世界上還沒有商業化,中國也不可能商業化?

陳錫文:我覺得不大可能,還得研究。

■鏈接

“轉基因”曾5次寫入“1號文件”

本月19日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第11次把“1號文件”鎖定在指導農村改革和發展上。

文件中沒有直接提到轉基因,但在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方面提到要“加強以分子育種為重點的基礎研究和生物技術開發”,一些觀察就此揣測中央對轉基因產業化的態度。

京華時報記者梳理2004年至今11份與農業相關的1號文件,發現“轉基因”曾5次被寫入文件,最早是2007年的1號文件提到“嚴格執行轉基因食品、液態奶等農產品標識制度”,其中2007年至2010年的1號文件連續4年提到轉基因食品和轉基因技術。

2008年“啟動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寫入1號文件,2009年1號文件提到促進加大研發轉基因新品種並促進產業化。2010年1號文件提出“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當時華中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給轉基因這一品種改良途徑的發展定基調。”

此后幾年的1號文件沒有再提及轉基因品種產業化,2012年的1號文件提到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這一內容在今年的1號文件中沒有出現。

□其他發布

小麥大米97%以上自給

陳錫文介紹,近年糧食進口在增加,最主要的是大豆,去年進口的糧食總量估計在9000萬噸以上,其中大豆約佔6300多萬噸。如果按國際糧食統計口徑把大豆拿出來單獨統計,中國進口的谷物數量並不大,前年是1398萬噸,去年略增至約1500萬噸,佔國內谷物比重不到2.7%,可以說基本自給。

“強調中國人的飯碗裡主要裝中國糧,主要是裝中國生產的小麥和大米”,陳錫文介紹,目前小麥和大米的進口佔比約在2.5%到2.6%之間,97%以上自給,其中大米進口主要是價格因素導致,東南亞的大米近幾年增長比較快,價格也確實比國內低得多。

大豆棉花將試點目標價

今年1號文件中提出推進糧食目標價格市場制度改革,陳錫文介紹,改革的方向就是從單純的制定最低價格和實行糧食的臨時收儲轉向逐步實行目標價格,今年將對新疆自治區的棉花和東北、內蒙古自治區的大豆先行試點,其他根據試點情況進一步推進,現正在制定具體方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都在進行測算。

“如果將來公布的目標價格最后在銷售過程中沒有達到,差的這部分由政府補貼”,陳錫文介紹,目標價格要考慮幾個因素,包括農民的成本和獲利情況、國際國內市場價格比較差、國內外各個不同品種的比重等。

針對炒作土地正制定措施

針對一些地方炒作土地等現象,陳錫文表示在抓緊制定各種政策措施,不鼓勵公司企業到農村去跟農民爭奪有限的耕地資源,任何主體流轉土地或租賃土地都必須堅持用途管制,農地農用,不能隨意改變用途。

“今年要做的很大的工作就是這方面”,陳錫文表示,一方面要鼓勵土地作為生產要素流動,流動才能激發活力,但要有規矩,要有底線。突破底線,損害農民利益,損害農村的基本制度,損害國家的糧食安全,絕對不能允許。(記者商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