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在倡導生態友好型農業的前提下,糧食安全需要做到數量和質量並重
2014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這是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1年聚焦三農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糧食安全”被前所未有地放在首要地位后,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同時,更加注重糧食品質和質量安全。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安全事關國家安全。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確保糧食安全
長期以來,中國實施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安全戰略,反復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不會端在別人的手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說一直非常重要。從宏觀的角度講,應該說整個世界都存在糧食安全問題。從未來糧食狀況看,農業資源整體處於惡化狀況,具體到中國,環境壓力和農業壓力也是有增無減。
此次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李國祥認為,這20字方針是今后糧食安全的新戰略。
一號文件提出,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國內糧食生產,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對此,李國祥說,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劃定永久基本農田”,這意味著不僅要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而且質量也不能下降,要確保這些耕地是可耕種的農田,約束力明顯增強。
近年來,隨著各地大力推進城鎮化,個別地方將基本農田劃為工業園區,為了達到18億畝耕地紅線,將不能耕種的鹽鹼地置換出來。李國祥認為,這對糧食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
“如果失去了最基本的耕地數量,保障糧食安全也就失去了根基。”李國祥說,目前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1.4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隨著中國進入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期,18億畝耕地的“紅線”承受著巨大壓力。
2013年12月30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公布了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調查顯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耕地總量為20.31億畝。
據官方統計,中國每年因為城鎮化、工業化佔用600萬畝耕地。在“人增地減糧緊”的狀況下,如何來保証糧食的安全?
李國祥認為,保障糧食安全最核心的是,要把糧食生產資源保護住,即耕地資源和水資源。
此外,還要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我們國家產糧主體主要是分散的小農戶,因此需要通過補貼機制來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這樣可以使糧價始終保持在目標價格范圍內,不至於為提高農民收入而造成價格扭曲。”李國祥說。
第三個關鍵點在於,對於關鍵的薄弱環節要加強攻關,要找到加快技術創新的有效途徑,也就是通過科學技術來提高資源利用率,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証質量並重
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今年糧食產量新增千億斤,糧食產量達到了1.2萬億斤,實現了糧食生產“十連豐”,但我們仍然要用最嚴格的手段和制度來保護耕地資源和淡水資源,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劃定基本農田,確保耕地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加大高標准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在耕地數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糧食生產能力總體上不斷提高。李國祥說。
在保護18億畝耕地的同時,另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不合理發展方式威脅農業可持續性生產能力,比如,水利設施失修、地下水開採過度、化肥使用過量、污染物進入農業用地等各種問題日趨嚴重。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安全。這意味著從注重數量轉為數量質量並重,以可持續的方式確保數量、質量雙安全,有利於解決農產品信任危機。
“一直以來,國內農業生產面臨化肥農藥等各種污染,不僅危及糧食質量安全,也對水資源和土壤等造成污染,破壞了生態環境。”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這意味著中國對糧食的要求已經到了一個新階段,即如何實現在保証“吃飽”的基礎上,讓百姓能夠“吃好”,是目前我國農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鄭風田說,這就意味著,要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在倡導生態友好型農業的前提下,糧食安全需要做到數量和質量並重。
強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和標准體系,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這是中央一號文件對食品安全監管提出的具體要求。
對此,李國祥表示,由於食品安全標准是分段管理,現在強調屬地管理,可以避免受地方保護主義影響,真正落實和執行食品安全監管。
一號文件還強調了食品安全的責任,把食品安全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落到實處。
李國祥認為,從法律的層面來講,通過相關法律比如農業法來明確政府責任,將主銷區責任明確出來,是糧食安全重要保障。
鄭風田的看法是,由於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很多新內容,從長遠與可持續發展來看,現在需要做的是完善食品安全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法律的保障是糧食安全的第一要義。
“此外,食物生產的數量安全與質量安全,二者又有矛盾之處,依靠化肥、農藥、生長劑等技術可以獲得產量的迅猛增加,但卻會帶來更嚴重的污染與食品安全問題。如何追求數量與質量的平衡,讓消費者既能夠滿足數量上的安全,也能夠滿足質量上的安全,應該是未來政策的著重點。”鄭風田說。(本報記者廉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