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成國:加強道德建設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2014年01月20日09:37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加強道德建設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插圖/何婧

  當今社會是一個個性發展的社會,是有利於實現人的價值的社會。人的價值包含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道德建設的目的應該是實現人的價值,最佳目的就是達到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通過個人價值的實現來實現社會價值。社會道德建設要尊重價值的主體性、價值的個體性、價值的多維性和價值的時效性。新型的道德准則應該是促進社會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社會道德建設要與物質利益相統一
  社會管理就是對人的管理,對人管理的核心就是對人的利益關系的管理。利益問題是一個關系人的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性問題,關系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社會管理中應處理好利益價值與功利價值的關系,將道德理想和物質利益有機統一起來,既肯定物質利益對人生的基礎意義和對社會的推動作用,又要加強道德的警示、規范和提升作用。所以社會道德建設要密切關注物質利益,如果社會道德拋開物質利益,隻能是空洞的教條、空中樓閣,沒有任何的意義。
  當今社會是個利益主體多樣化、利益格局多元化的社會,不同的利益群體的利益訴求是多樣的,所以社會道德建設應滿足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需求。但由於不同的利益群體過多,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針對每個利益群體制定一個道德規范。針對不同利益群體的需求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筆者認為應建立三個層次的道德規范:高蹈道德、常規道德和底線倫理。高蹈道德是人們追求高尚的一種要求,是社會進步的需要。常規道德是人們所應遵守的基本要求,是維護社會正常運轉的需要。底線倫理是人們享有自由的最低要求,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
  公德建設要以人格建設為核心
  公德是個體對社會的責任和權利的統一,是以自律和輿論監督為基礎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自律。馬克思說:“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人的道德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即道德的他律階段、道德的自律階段、道德價值目標的形成階段。從這三個階段來看,道德價值目標的形成是公德建設追求的目標。在道德價值目標形成階段,是公民道德人格形成時期,將他律與自律結合起來,把義務與良心統一起來,人格逐步走向完善。公民道德建設的價值目標,是逐步形成和完善道德人格。所以,公德建設應以人格建設為核心。
  人格是一種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健康的人格可以把道德認識、道德情操、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為、道德習慣統一協調起來,形成較高的自我調節與控制系統。良好的個人品德形成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基礎。個人品德培育是社會公德建設的前提。隻有在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基礎上,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康的道德人格體現了自律意識和自律精神,如果缺乏自律的意識與精神,任何外在的道德規范不能內化為人的道德認識與道德信念。人格是評價人們道德行為的尺度。隻有形成了健康的道德人格,公德規范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與遵行,公德建設才能超越“熟人道德”的傳統道德建設的誤區。同時,以人格建設為核心的公德建設要避免重規范輕人格的做法,注重道德人格的培養,培養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健康的道德人格。
  職業道德建設應以官德和師德為重點
  職業道德是道德在職業實踐活動中的具體體現,既是從業人員進行職業活動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又是從業人員對社會應承擔的道德責任與義務。在眾多的職業道德中,官德和師德尤為重要。
  官德是官員的職業道德,本質上是一種政治道德,政治道德在社會道德體系中處於核心的地位,具有社會示范的作用。古人雲:“官德彰則民風淳,官德毀則世風降。”特別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的黨風和官德的好壞更是左右著整個社會風氣與社會道德的高低。鄧小平說:“為了促進社會風氣的進步,首先必須搞好黨風,特別是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同志以身作則。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黨的各級領導同志又是全黨的表率。”毛澤東說:“隻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黨外有這種不良風氣的人,隻要他們是善良的,就會跟我們學,改正他們的錯誤,這樣就會影響全民族。”
  官德建設要克服重小義而失大道,就是說官德的評價標准不應簡單地看是否為本單位、本地區謀利造福,所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並不是官德的最高價值追求。如果僅僅簡單地將此作為官德的最高價值追求的話,就會出現為了追求本單位、本地區的利益而損害國家的整體利益。官德建設的價值追求應是在符合和保障國家利益的基礎上造福一方百姓。
  官德建設要把好選人用人關,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選人用人上做到任人唯賢,避免任人唯親、任人唯利,真正做到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選人用人上要特別注意跑官要官之人,因跑官要官本身就說明道德修養不夠,官德存在問題。
  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具有楷模示范作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素養,師德為先。“德”為師之本,師德是教師的精髓,有人將其概括為“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職業道德直接關系到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好師德培養好教師,好教師造就好學生,好學生譜寫好未來。
  在師德建設上,有人將教師結構分為四個層次,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教師、具有社會道德覺悟的教師、缺乏道德修養的教師和道德品質低劣的教師。在這四個層次中,具有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教師是每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具有社會道德覺悟的教師是每名教育工作者應有的素質﹔而對缺乏道德修養的教師應加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養,使其成為具有社會道德覺悟的教師﹔對道德品質低劣的教師應清出教師隊伍。
  師德建設上要將教師職業道德納入教師專業發展體系中,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關系,將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性格培養、陶冶情操、心靈塑造有機結合,做到傳道授業、教書育人。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個人品德建設要加強心理健康建設
  個人品德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操、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為、道德習慣等因素構成,影響著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遵循與遵守,是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礎與根本。個人品德的形成是靠心理素質或心理結構要素的培育,由心理健康教育承擔的。德育學者研究提出,人的思想乃至行為所出現的許多問題,是由於心理出現了障礙,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甚至發生疾病的表現。可見,個人品德建設應加強心理健康建設。
  健康心理有助於克服人的消極心理狀態,促進人際交往,增進社會的和諧。心理健康建設要重視幸福原則,一方面教育每個人追求和享受快樂與幸福﹔另一方面使每個人都能受到崇高精神的鼓舞,給別人帶來快樂與幸福。心理健康要解決心理失衡的問題,增強心理承受能力。解決心理失衡,保持人的心理平衡需要一種價值觀作為支柱。通過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揭示人的生活意義,引導自我實現,滿足心理需要。加強意志品質的磨煉,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差異和需要。
  心理健康建設要與思想品德建設相結合。心理健康建設和思想品德建設是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的,心理健康建設是思想品德建設的基礎,為思想品德建設提供依據和前提,提高思想品德建設的吸引力。思想品德建設為心理健康建設指明方向,引導著心理健康建設。心理健康建設和思想品德建設雖然可以結合,但二者不能互相取代,不能以思想品德建設取代心理健康建設,也不能以心理健康建設取代思想品德建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