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祝靈君: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改革

2014年01月20日09:0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改革

改革也是一場革命。當前,我國改革已總體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其廣泛性、復雜性、深刻性前所未有,難度系數不亞於一場革命,因而對待全面深化改革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改革的前途。1917年9月,列寧在給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委員會的一封信中指出:“要像對待藝術一樣對待起義。”大意是:起義要取得勝利,需依靠先進的階級,依靠民眾的革命高潮,依靠革命進程的轉折點,即人民先進隊伍的積極性最高而敵人最動搖的時刻。當這些條件具備時,不舉行起義,不願意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起義,就是背叛革命。列寧對起義的態度與我們今天正確對待改革的態度十分類似,改革要想成功,需要依靠先進的領導,需要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需要把握改革進程的關鍵點,即在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增高的同時去攻堅克難,當這些條件都具備時卻不能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改革,依然是對改革的背叛。

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改革,需要一大批具有精湛改革藝術的人才。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塑造一大批善於推動改革的典型,培養一支優秀的改革者隊伍。1937年5月8日,毛澤東指出:“在一個四億五千萬人的中國裡面,進行歷史上空前的大革命,如果領導者是一個狹隘的小團體是不行的,黨委僅有一些委瑣不識大體、沒有遠見、沒有能力的領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今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全面深化改革,沒有一大批識大體、有遠見、有能力,有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証思維、底線思維的領袖和干部也是不行的。

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改革,需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階段、節奏、力度、進度。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掌握好方向,方向不清,就像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危險萬分﹔要把握好階段,階段不明,就會把不住脈搏,辨不清主次,分不出輕重﹔要掌握好節奏,節奏過快,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汽車在泥濘小道上奔馳,節奏過慢,就像一輛功能齊全的轎車在高速路上踱方步,最終都要車毀人亡﹔要控制好力度,力度不准,就像在嚴禁煙火時點上了明火,在需要風暴時卻來了一場毛毛雨﹔要計算好進度,進度不一,就會形成木桶效應,長板受短板之累。

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改革,需要把握好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如果說頂層設計具有更強的專業性,使改革成為一門學問,那麼摸著石頭過河則更需要改革者膽識與見識、勇氣與智慧兼具,使改革成為一門技藝。頂層設計使改革者摒棄了“改革成功靠運氣”的幻想,摸著石頭過河則使改革者擺脫了本本主義、教條主義迷思。

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改革,需要掌握改革的戰略定力與戰術靈活性的辯証關系。改革要向前行,不能開倒車,需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些都是堅定的戰略目標,需要戰略定力。而在改革的具體路徑上,需要爬坡上坎、翻山越嶺、涉水而過、拾階而下,自然應選擇不同的戰術。

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改革,要把改革的勇氣與改革的睿智結合起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干勁,也要有巧勁,需要堅持全方位改革與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相結合,堅持打基礎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堅持改革攻堅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堅持重點領域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堅持步調一致與因地制宜相結合,堅持利益補償與利益切割相結合,堅持黨領導改革與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相結合,真正做到依法改革、綜合施策、綜合施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改革“既要養血潤燥、化瘀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壯筋續骨”。

像對待藝術那樣對待改革,必須牢牢抓住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改革的生力軍。改革如果成為少數人的作品,就一定不會成功。我國歷史上的各種“變法”“改制”“新政”“維新”都因排斥了勞動人民的參與,在少數人中轉圈子,幾乎無一不以失敗收場﹔我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並贏得全世界贊譽,恰恰是因為發揮了人民的主人翁作用,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的支持和參與。

成功的改革是偉大歷史時期偉大人物的杰作,也是廣大黨員干部、普通群眾的杰作﹔成功的改革者需要堅定的立場、民族的大義、高尚的情操、水滴石穿的精神,也需要周密嚴謹的設計、“釘釘子”般的毅力、有勇有謀的行動。深化改革有風險,不全面深化改革黨和國家就有危險,正因如此,改革沒有旁觀者,每一位中國人都應以實際行動參與改革、支持改革、包容改革,向改革者敬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