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樂際:日本知識精英為何失去獨立思考

2014年01月20日09:0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日本知識精英為何失去獨立思考

  日本為何總是無條件忠誠於美國?日本與美國為何形成了半永久性依存關系?日前,日本學者鬆田武的力作《戰后美國在日本的軟實力》(商務印書館出版)在京亮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日本史學會名譽會長湯重南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等,就人們關心的日美關系話題在訪談會上與讀者交流。

  背景:美國是日本的老師和布道師

  在日本學者鬆田武看來,二戰結束后至今六十余年的美日關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友好而健全的平等關系。在許多美國人看來,美國一直是戰敗國日本的最高軍事司令官,也是他們的老師和布道師。而日本,在美國的軟實力——更具體地說是美國對日本有計劃地實施的文化攻勢的驅使下,其精神上和心理上都一直深陷半永久性依存於美國的“陷阱”之中。

  與會學者認為,日本著名的外交史學家鬆田武站在較為客觀的立場上,解答了美日關系研究領域最為重要的兩個核心問題,即日美關系的本質是什麼、形成這種日美關系本質的歷史根源是什麼。他圍繞“美國在對日佔領期間如何發動對日本的文化攻勢”、“美國的對日文化攻勢如何使日本陷入對美國的半永久性依存狀態”等議題展開分析,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即“美國的全球戰略”與“日本的民族性”——深刻剖析了日美間半永久性依存關系產生的根源。

  在學者們看來,戰后美國實施的一系列對日政策——從其為日本帶來的長期影響來看——反映了文化軟實力積極和危險的兩個方面。戰后的日本社會不論在其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處於極度匱乏的狀態。但是,在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創始人約翰.D.洛克菲勒三世提出的“雙向性”文化交流政策的驅使下,美日文化交流在日本學術界實現了制度化。這不僅使得許多日本學者在美國政府及美國民間基金會的資金援助下,獲得了赴美學習的機會,“美國研究”也首次進入了日本高等教育課程,諸如斯坦福大學等美國著名大學還積極與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日本精英大學合作舉辦一年一次的美國研究研討會。

  這些舉動使兩國實現了在人員與理念兩個方面的定期文化交流,並培養出一批了解美國文化的、親美的日本知識分子,而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之后都成為影響日本政壇的重要人物。僅從這一點來看,確實可以說,在二戰剛剛結束、美日關系緊張的1940年代,美日文化交流制度化為促進美日兩國國民的相互理解及構建、維持友好的美日關系打下了基礎。

  解析:日本的“洋蔥頭” 文化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軟實力開始對日本的知識界產生腐蝕性的影響。由於長期受到美國的“恩惠”,許多日本知識精英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主張的習慣與勇氣。知識分子本應在社會中扮演“文化性抵抗的道德評論家”角色,為政府和民眾提供真實、正確的信息。但是,當1950年代美日因貿易摩擦而關系緊張、日本社會輿論戰如火如荼的時候,盡管日本國民強烈渴望知識分子們發表有關美國的專業性分析,但大多數日本學者卻選擇了緘口噤聲。日本學者鬆田武正是借這些事實吶喊著:“日本的知識分子已經淪為在精神上依附於美國的弱勢群體。”

  與會專家指出,戰后美國的對日政策實際上是其冷戰政策的一部分,更是其“帝國”課業的一部分。美國在佔領日本之前便開始對日本系統地進行“地域研究”。掌握了日本人的文化、風俗及思維方式的美國人,將硬實力與軟實力合二為一,迅速地強化了美國在日本的影響力,並成功地將日本穩固在西方陣營。不論是誰都可以看出來,戰后日美兩國間的實力分配極不均等,連洛克菲勒本人都認為“雙向性”文化交流政策言易行難。但是,軟實力卻恰恰擁有這樣一種能力——將消極影響掩蓋在“寬容的”政策之下。美國正是利用軟實力,用近7年時間推行“寬容的”文化交流政策,將積極的成果——擴大美國在東亞的影響力——留給了自己,卻將消極的影響——一個在精神上無法擺脫美國的日本——留在了日本。

  與會專家認為,日本之所以很難擺脫在精神上對美國的依賴,不僅是美國全球戰略的結果,也與日本民族的文化及民族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正如湯重南教授所說,日本的民族文化就像洋蔥頭一樣,是沒有“核”的,剝開每一片都能發現外來文化的影響。基於這種“拿來主義”文化特性,加之戰后的日本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極其匱乏,美國的文化在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護航下,便能夠更加輕鬆地進入日本人的血液。

  所以,日本的例子對當今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為在信息高速傳播的今天,國家與國家間的“文化侵蝕”與“文化被侵蝕”可能變得更加難以控制。一個國家的文化如果沒有堅固的“核”,就很有可能在文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失去作為國家的立國之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