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陳錫文:全社會都應多一點“糧心”

2014年01月17日14:26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原標題:全社會都應多一點“糧心”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糧食已經實現了“十連增”,但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糧食進口也在逐年增長,而且進口的增幅高於國內糧食產量的增幅。顯然,我國農業現代化正處於挑戰與機遇同在的十字路口。越是在這個時候越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越需要全社會對三農問題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有一個科學的認識,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一日三餐,人人需要,這是鐵律。因此,用劉奇同志的話說,全社會都應多一點“糧心”。我想,所謂“多一點糧心”,就是多一些對“三農”的關心、關愛和關注。

說起 “三農”,很多人都可以道出個一二三來。社會上針對三農問題的各種議論頻發,諸多觀點紛呈,其中確有不少真知灼見。這是大好事,說明“三農”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勿庸置疑,許多問題都需要集思廣益、認真研究探討,比如確保糧食安全的措施、土地制度的創新、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農民合作組織的發育、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農民工問題的解決、城鄉一體化發展等等。但有些問題是來不得半點含糊的,比如,在高速推進城鎮化的當下,一種“離農越遠,離現代化就越近”的觀點在一些地方滋生,似乎城市才是文明的代表,農村是反文明的代表。有的同志在思想認識和工作實踐中自覺不自覺地按照這個思路考慮問題、設計制度、制定措施,因此在有些地方出現了城市日新月異、農村面貌依舊的現象。實際上,農業文明是與工業文明、城市文明並行不悖的一種文明形態,它們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關系。沒有農業文明,一切文明都將是空中樓閣。我國在實現“四化”同步發展的過程中,關鍵是農業這條短腿跟不上,不把這條短腿加長,“四化”就無法同步。而要加長這條短腿,必須推進“三體共化”,即作為本體的農業、作為主體的農民和作為載體的農村共同現代化,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劉奇同志的又一新著《中國三農“危”與“機”》,秉承了他的一貫文風,以其獨到的視角、獨特的思考,圍繞人們當前普遍關心的三農方面最熱門的話題,較為系統、全面地進行釋困辨難、解惑答疑,提出的問題很有現實性、針對性,給出的對策也很有合理性、可操作性,且思辨深刻,視野開闊,觀點鮮明,語言鮮活,可讀性強。該書對當前三農領域的重大問題基本都有所涉獵、有所解析。通觀全書,看似每文獨立成篇,但卻構成上下貫通、相互呼應、渾然一體的內在邏輯體系。我相信,不管是三農領域的理論工作者、實踐者,還是有心關注三農問題的社會各界,讀后都會有所收獲、有所啟迪。

(作者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本文是作者為劉奇新著《中國三農“危”與“機”》所做的序,題目為編者加。《中國三農“危”與“機”》,中國發展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中國發展觀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