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繼鋒:用制度理念打破“特權邏輯”

2014年01月17日08:50   來源: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特權現象和特權行為越來越多地暴露在公眾視野中,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當前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已經建立、各種制度不斷健全的情況下,特權現象和特權行為似乎仍有日趨蔓延之勢,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

從媒體和網絡曝光的案例來看,特權現象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利用手中的權力或影響力侵佔公共資源。如,在老百姓“看病難”、“入學難”、“住房難”、“養老難”的情況下,“高干病房”、“機關幼兒園”等卻集中了不少優質公共資源,成為少數實權部門和領導干部獨享的福利。有的甚至在制定政策時故意留“后門”,以便本單位、個人或家屬能夠享有更多優質資源。

二是利用手中的權力搞特殊。有的干部以工作和職責上的特殊需要為掩護,追求特殊待遇和生活享受,出則車馬輿從、警車開道,入則豪華酒樓、高檔會所﹔有的專門在“特”字上做文章,非“特”不足以顯示身份,“特供酒”、“特權車”等,打著“特事特辦”的旗號明目張膽地搞特殊。有的干部子女親屬也成為特殊照顧對象,擁有不少“特別機遇”:“蘿卜招聘”、“破格提拔”、“吃空餉”……特殊背景就意味著享有特殊的“權利”。

三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規避責任和處罰。有的領導干部把特權看作暢通無阻的通行証,無視法規制度的約束﹔有的對法規制度不以為然,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遇事就用權力擺平,對下屬、子女的違規違紀行為縱容包庇。

特權現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特權邏輯”

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反對特權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主張。無論在革命時期還是執政時期,中國共產黨都旗幟鮮明地反對特權現象。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要求,“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而對時下的有些干部來說,謀求和享受特權往往被看作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甚至成為地位和能力的象征。在這些人心中,自然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評判標准和邏輯。

主仆倒置的“官本位”思維。我國有著幾千年的等級制度和人治傳統,一些領導干部深受“刑不上大夫”、“勞心者治人”、“官尊民卑”等思想影響,尊崇“官位至上”,宗旨意識淡薄,時時處處把自己當作領導者和管理者,在群眾面前擺架子、講身份,在單位內部做“人上人”,把待遇和分工的差異視為身份和地位的差別。在他們看來,群眾是管理對象而不是服務對象,下級也理應服從領導、為領導服務,而領導作為制度的制定者和主要執行者,也可以不受一般制度約束。

權力至上的“權本位”思維。有的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唯權獨尊”,不在乎權力從何而來、為誰所用,隻在乎權力本身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有的干部對權力盲目崇拜,相信權大於一切,隻看到權力的功能和效用,忽視權力帶來的責任和義務。有的把公權看作“私器”,把服務群眾的權利看作自己謀取私利的“權柄”。在他們看來,權力來源於自己的爭取和上級的認可,與人民群眾無關,更無須接受群眾監督。

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本位”思維。不可否認,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骨干,是黨員干部中的優秀分子,與普通干部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的黨員干部考慮問題時從個人角度出發,把自己擺在組織之上,在班子中搞“家長制”、“一言堂”。把制約當掣肘,不願接受各方的監督。在他們看來,領導干部能力強,管事兒多,付出大,在行為作風和待遇上搞點兒特殊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特權現象得不到有效制約時,必然會產生巨大的示范效應,“特權邏輯”也可能被社會所認可、迎合甚至逐步強化。那些享有特權的人,自然會千方百計保持這種優勢。普通干部則開始圍著領導和權力轉,“不認組織認個人”,“隻唯上不唯下”,主動“為領導服務”以求個人前程。至於公眾,或者對特權現象見怪不怪,習以為常,或者找門路、托關系,曲意逢迎。當無法獲得公平權利和機會時,無奈之余,難免會有“恨爹不成剛”的感嘆。

用制度理念打破“特權邏輯”

特權問題與制度建設格格不入。特權現象侵蝕制度文化,損害制度根基。有時候,一個看似細微的特權行為,有可能導致“蟻穴潰堤”的后果。相應的,制度建設也是遏制特權現象和特權行為的關鍵舉措。1980年8月鄧小平同志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就指出:“克服特權現象,要解決思想問題,也要解決制度問題。”打破“特權邏輯”,需從制度上下功夫。用制度把超越、凌駕於法規制度、社會秩序、公平正義之上的特權思想行為管束起來,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鏟除滋生特權的思想土壤。

一是要編好“籠子”。在制度設計時,要堅持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原則。既要堵住“后門”,防止把部門利益、地方利益、“小集團”利益合法化﹔又要破解盲區,及時查漏補缺,完善既有的制度體系。要增強制度的有效供給,提高制度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制度設計不嚴密、前后不銜接、要求籠統等問題。應加大對權力監督的制度創新。如,在干部選任時,可逐步提高民意測驗、民眾滿意度在干部選拔、考核中所佔的比重,考察干部是否稱職,不能隻有上司說了算,更應聽聽人民群眾的評價。

二是要守住“閘門”。“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治理公款吃喝難,曾出現“上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的局面,說到底是制度缺乏剛性約束。因此,防治特權必須從狠抓制度落實做起,建立制度執行的考核評價與責任追究機制,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和科技手段,防止“人情”、“面子”干擾制度執行,避免制度執行中“彈性”操作、雙重標准和選擇性執行問題。

三是要筑牢思想“圍牆”。凡事隻有內化於心,才能外化於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曾提出,“要反對特權思想,從內心深處將超越法律和制度的特殊視為恥辱”。領導干部身處權力、利益和矛盾的中心,稍不警惕,特權思想就會進腦染身。必須加強對制度思維和制度意識的培養,時時處處提醒自己保持對制度的認同感、敬畏感以及遵守制度的自豪感,這樣才能守住制度底線,抵制特權思想的侵襲滋長。

值得一提的是,特權現象危害雖大,但畢竟來自於少數干部。隻要大多數人能夠堅持原則,按制度辦事,特權行為必將無處遁形。堅決維護制度權威,防止特權現象和特權行為,是每個共產黨員應盡的職責,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關鍵所在。在這方面,蘇共垮台的歷史教訓殷鑒未遠。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