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恢宏畫卷與生動教材

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吳靖平

2014年01月15日15:23   來源:四川日報數字版-首頁

原標題: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恢宏畫卷與生動教材

書卷含情,文墨溢香。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之際,《文化強國之路——文化體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一書付梓出版,這是黨的文化建設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該書思想內涵豐富,理論價值獨特,實踐色彩鮮明,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文獻性。細細捧讀、認真領悟,深受教育和啟發,深受鼓舞與激勵。

《文化強國之路》全景展現了我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恢宏畫卷,是記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不凡歷程的重要文獻。事非經過不知難,十年改革不平凡。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在攻堅克難中由點到面、有序推開、逐步深化,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實現了從“實驗田”到“百花園”的精彩嬗變,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產力。《文化強國之路》一書深入闡釋了中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系統總結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成就經驗,讓我們既能從全局上把握、又能從細節上了解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進程,既能從理論上認識、又能從實踐上深化對中央精神的理解。比如,在樹立新的文化發展理念上,強調思想觀念是個總開關,實踐在發展,時代在前進,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不能一勞永逸。在文化改革發展規律上,強調要正確認識兩種屬性和兩個效益、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改革創新與加快發展等十個方面的重大關系。在文化體制改革需要注意的問題上,強調要防止以機制轉換代替體制改革,防止以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代替國有文化單位改革,防止以行政手段搞集團化、重組甚至“歸大堆”代替體制機制創新。在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上,強調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並在此基礎上堅持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這“三改一加強”,努力打造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要大力推動我國從動漫大國向動漫強國跨越,中國電影要走產業發展的道路、要打翻身仗。在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上,強調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建立完善有利於優秀人才健康成長和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等等。經過十年來的不懈探索與成功實踐,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書中用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必須始終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文化產業,必須始終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始終堅持統籌兼顧“六個必須始終堅持”進行了科學總結。從字裡行間,我們深切感受到中央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巨大魄力與卓越智慧,真切聆聽到我國文化繁榮發展的堅實步伐與雄渾足音。十年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的最重大成就,就是初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這是被實踐充分証明的一條科學發展、改革創新的文化強國之路。這十年,也是四川文化蓬勃發展、取得累累碩果的十年。我省全面完成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文化領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特別是近年來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0%以上,2012年達到936.44億元,其中法人單位實現增加值839.5億元、居全國第7位。四川文化建設取得的明顯成效,是我國文化繁榮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藍圖一定會變為現實。

《文化強國之路》充分反映了我們黨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懈努力,是我國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歷史見証。十年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手抓、兩加強,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文化便民惠民的政策舉措,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增進了群眾文化福祉。翻閱《文化強國之路》一書,我們可以看到關於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觀點、深刻論述、鮮活事例隨處可見。比如,在堅持“三貼近”原則上,指出正確的認識是從群眾中來、從實踐中來,隻在辦公室冥思苦想是不行的﹔如果脫離實際、脫離生活、脫離群眾,宣傳思想工作就喪失了根基,就會顯得蒼白無力,陷入形式主義和“自娛自樂”之中。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強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實現普遍服務,讓更多的人從中得到實惠﹔要把廣播電視村村通作為農村文化建設“一號工程”來抓,把電視數字化改造建成“民心工程”,不能走樣變味成為“民怨工程”﹔要積極構建覆蓋城鄉、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圖書館網絡體系,要把觀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博物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增強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在加強藝術創作上,強調“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人民群眾是藝術創作的源泉,是藝術的享用者,也是藝術的最終評判者,如果藝術與觀眾隔斷了,也就沒有生命力了﹔隻有深入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深入到廣大的人民群眾中,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水乳交融的關系,從火熱實踐中汲取營養,才能創作出深刻表現時代精神、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精品力作。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深厚人本情懷與強烈擔當精神。

《文化強國之路》切實體現了深入淺出、清新活潑的語言魅力,是很值得我們用心品讀和學習的一部生動教材。“群眾的思想最鮮活,群眾的語言最生動”。《文化強國之路》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善於將大道理與小道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善於把黨的科學理論和決策部署轉化為群眾耳熟能詳、通俗易懂的語言,生活氣息和“泥土味道”十分濃郁,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人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有味。比如,注重運用比喻比擬的手法進行形象的說明和闡釋:以“魂”與“體”的有機統一,闡述了精神價值與物質基礎和傳播形態的定位與關系﹔用處理好過“河”與“橋”或“船”的關系,強調了講究工作方法的重要性﹔用“鹿”與“狼”分別比喻文化單位和文化市場,強調要引進“狼群”、發展市場、促進競爭﹔用“貓論”形象地說明了人為割裂文藝院團與觀眾、與市場之間聯系的嚴重危害﹔用要實現“化學反應”、而不是“物理捏合”,強調廣播電台電視台合並必須打破各干各的格局,實現領導體制、機構、管理、資源配置四個一體化。比如,注重運用古今中外的生動事例進行有說服力的論証:在談文藝院團改革和文藝創作時,講到“有了市場香玉劇社可以捐飛機,沒有市場劇社連飛機票都買不起”,強調了面向群眾、走向市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談到加強文藝工作者自身修煉時,用魯迅、梅蘭芳、常香玉、吳冠中等文化名家大師的例子,鼓勵大家爭做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在談到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時,舉了西方文化企業把花木蘭、圖蘭朵、功夫熊貓等中國文化元素與現代科技和表現手法相融合、與全球文化市場相結合獲得極大成功的例子,強調一定要充分體現民族特色、借鑒吸收世界文化優秀成果﹔在談文化產業發展時,講到在電影、圖書版權貿易、商業演出等方面,我們與一些歐美國家間存在嚴重的進出口逆差,指出如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仍停留在傳統體制,不僅我們的文化產業面臨生存危險,更重要的是會對我國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造成重大威脅。比如,注重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表達思想觀點:在分析國有文藝院團生存困境和文藝評獎存在弊端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政府是投資主體,領導是基本觀眾,評獎是主要目的,倉庫是最終歸宿”,“堅持導向要面向群眾,否則只是導了領導”﹔在談到推進文化改革應持有的正確態度時,強調變“三思而后行”為“二思而后行”,一思問題症結何在,二思怎麼能改革好﹔在講到文化管理體制改革時,強調要推動政企分開,實現由“行政婆婆”向“資本婆婆”的轉變。類似例子,不勝枚舉。

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邁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文化體制改革已進入啃“硬骨頭”、“下深水”、“涉險灘”的重要關口。在這樣一個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文化強國之路》一書無疑是幫助我們准確把握中央精神、堅定攻堅克難意志、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生動教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