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安軼倫 楊昌鼎
在ICU,醫生的主要責任是監護及搶救,隻要病人床邊復雜的儀器顯示出微小變化,立馬就要快速反應,採取措施,像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
據了解,危重症病人如果不轉到ICU,死亡率會高達90%。而住進IUC,存活率可以大大提高。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王迪芬說,她所在科室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而對於病人來說,這裡就是他們的綠色生命島。
ICU醫生:“不關機”的精神狀態
從貴陽醫學院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1994年成立以來,王迪芬就被調到重症醫學科工作。如今她是科裡最年長的大姐,也是病人的好朋友。進入ICU工作19年,她帶領團隊成功救治了各種極危重病人數千名。在王迪芬和團隊的嚴密監護與精心治療下,許多重症患者度過了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而逐漸走向康復。
“病人需要我時,無論我在哪裡,在做什麼,都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病人身邊。”這是王迪芬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要求。一個好醫生,眼裡看的是病,心裡裝的是人。除了在飛機上,王迪芬的手機24小時都會保持開機,她說,這份工作需要保持“不關機”的精神狀態,隨時得回到工作的狀態中來。有時半夜三更,睡的正香,一個電話響起,她又急匆匆地趕往醫院搶救,甚至好幾個大年三十夜,放下手裡正在包的餃子,王迪芬又回到醫院搶救垂危的病人。
不少從鬼門關逃過一劫的病人,來醫院復查時,總要過來看看這位給予他們第二次生命的醫生,一起嘮嘮嗑。每次病人們來看望她,為了表達謝意送來一點水果,王迪芬都很感動。但她在她心裡,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責,她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
中國夢:實現全民醫保讓老百姓看得起病
“現在患者最大的難處還是看病難,看病貴。”從醫幾十年,王迪芬見過很多急需醫治但家庭困難的患者。而她的夢想,就是希望所有患者都能得到好的醫療服務,盡可能減少患者病痛。
“我對國家醫改的未來很有信心,最大的希望是在未來5到10年能就實現老百姓看病就醫不用花錢。”她的願望,簡單朴素,代表了每一個患者家庭的夢想,這也是屬於她自己的中國夢。
她認為,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逃脫不了的,很多人都可能遇到“因病返貧”的情形,所以,她一直希望在醫療改革方面,繼續盡可能地降低個人承擔醫療開支部分,甚至最后做到全民醫保。
薪火相傳 傳遞醫生的責任和使命
當大夫,王迪芬從事重症醫學工作19年,成功救治了各種極危重病人數千人﹔當老師,她30多年來培養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本科生數千人,碩士研究生近百人。
“當你踏入醫學院那一刻,選擇從醫開始,就應該淡忘你的節假日、淡忘你的周末、淡忘你的正常休息時間。”這是王迪芬每次給新生上課時的開場白。她告訴學生,做醫生必須要無私和忘我,必須做好放棄生命中一些事物的心理准備。
如今,快要退休的王迪芬仍然戰斗在ICU的第一線,她說,對醫生這個職業的認同感、責任感,驅使自己堅持做好每一件事情,直到耗盡自己的所有能量。
相關專題 |
· 中國夢·我的夢——全國百家網站尋找追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