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胡伯俊: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調查與思考

2014年01月13日15:09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調查與思考

湖南人好學成才是出了名的。湖南農村的人力資源非常豐富,如何將其轉化為雄厚的人才資本,對於我省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書寫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湖南篇章,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筆者結合本職工作,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課題,進行了認真調研和深入思考。

基本情況

到2011年底,全省人力資源總量達到5435.43萬人,其中農村人力資源達2984.05萬人,佔54.9%。其中,三成左右的農村勞動力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人才達70.89萬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第一,工作機制逐步健全。省委、省政府成立了4個相關工作領導小組,相關部門大力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農民學歷教育。第二,工作平台基本建立。形成了以技工學校、就業培訓中心為主體、民辦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構建了以縣級農廣校為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民辦培訓機構等為補充的農村實用人才開發體系。第三,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人社部門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扶貧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農業部門大力開展“綠色証書”發放、“綠色電波”入戶、“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和“陽光工程”,促進了農村勞動力技能和素質的提高。

主要問題

隨著調研的深入,筆者發現,要開發和運用好我省農村人力資源,就必須認識和正視如下幾個主要現實問題:一是素質偏低。目前全省農村勞動力和農村實用人才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別佔33.46%和29.08%,七成左右的農民工不具備任何職業技能。二是結構不優。在技能型人才中,具有高級以上水平的不足三成﹔在農村實用人才中,沒有技術等級的佔97.38%。三是分布不合理。在省外就業的農民工佔69.27%,留在本省農村的僅有300萬人左右,回到農村就業的大學生不到5%。四是認識不到位。各級各部門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工作被動。五是投入不足。經費投入以向國家部委爭取為主,地方財政投入很少。六是開發效益不高。職業技能培訓整體層次偏低,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大多為種植和養殖業,急需的經紀人、市場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訓很少。

供需分析

了解和掌握供需動向,是搞好人力資源開發的關鍵一環。從供給看,我省農村勞動適齡人口規模在2010年出現拐點,人口紅利將在2020年前消失。從需求看,到2020年,我省城鎮化率要趕上全國平均水平,還需將約950萬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同時新農村建設也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勞動者。由此可見,全省農村人力資源供給將逐步減少,而需求則量增質升。目前約有930萬農民工在省外就業,絕大部分為青壯年勞動力。為滿足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農村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的需求,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提高農村人力資源整體素質,並引導一部分農民工回到省內創業就業。

對策建議

要確保湖南在中部地區率先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大力推進人才強省戰略,努力將農村人力資源轉化為競爭優勢。一要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列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實施優先發展戰略。二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區域經濟平衡發展和人力資源合理分布。三要大力實施“一人學一技”、培養“百萬能工巧匠”、造就“十萬營銷能手”、培育“萬名經營管理者”、引導農民工“回鄉創業就業”等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程。四要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調節,整體開發、高端引領,以用為本、服務發展”的原則,對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體制和機制作出相應調整,充分整合資源,形成“師帶徒”、“親幫親”的開發模式。五要強化保障。切實加強鄉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平台和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人員、經費、設施建設等保障﹔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工作納入績效考核范圍。

(作者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社廳廳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