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清
從歷史的視角看,中國精神構筑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從近代以來的視角看,中國精神引領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從未來發展的視角看,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題中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從歷史的視角看,中國精神根植於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構筑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從近代以來的視角看,中國精神引領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從未來發展的視角看,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題中之義和精神依托。
一、歷史傳統視角下的中國精神構筑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在5000多年的漫長發展進程中,勤勞、勇敢、智慧的中華民族培育和塑造了具有濃郁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精神。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有機統一。
中國精神構筑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與精神家園,奠定了全體中華兒女身份認同的基礎。中國精神所包含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使中華文化在人類文明的星空和長河裡始終薪火相傳、與時俱進、綿延不絕。近代以來,愛國主義成為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重要精神力量,支撐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華兒女對民族獨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夢想的執著追求。“五四”運動后,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這一改變民族命運的銳利武器,中國精神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成為激勵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富強的動力源泉。中國人民不僅挺起胸膛站起來了,還把一窮二白的舊中國改造成了日益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這又為傳統的中國精神更多地注入了改革創新的時代內涵。
二、近代以來視角下的中國精神引領時代發展潮流
近代以來的中國精神,特別是改革創新精神,引領了時代的潮流,始終是激勵國人不斷奮進的重要精神力量。這百余年歷史,既是一部交織著救亡圖存和改革創新的民族命運交響樂章,也是一部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領的改革創新史。
鴉片戰爭后,一批批仁人志士從寄希望於學習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實現富國強兵的夢想﹔到寄希望於封建君主的“維新新政”,以實現民主共和國的夢想﹔再到“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最后到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不懈奮斗傳承和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從而使中國精神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歷史階段都放射出耀眼的時代光芒。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鼓舞中國人民從“殺出一條血路”到“啃硬骨頭、涉險灘”,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全面深化。
經過60多年的埋頭苦干、勵精圖治,特別是近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堅持理論和實踐的創新,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的長足發展。隨著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民族文化不斷豐富,“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這一偉大的中國夢”。但我國仍然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社會矛盾明顯增多,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突出。
當前,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攻堅期、深水區,站在新的起點,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改革的難度將更大,剩下的骨頭將更難啃。面對日益凸顯的發展瓶頸和深層次矛盾,唯有繼續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引領時代的潮流,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勇氣,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才能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三、未來發展視角下的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題中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夢的實現指明了方向與路徑: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共同構成實現中國夢的基本框架。弘揚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精神是維系中華兒女自我認同的“根”和“源”,是整合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的精神依托,是中國道路、中國力量之魂:她將驅使中華民族繼續探索民族復興之路,並將貫穿滲透於中國道路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總體布局乃至各個環節之中﹔她將通過激發個人正能量,為國人持續注入強烈的家國情感,凝聚中國力量,為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提供價值基礎和精神動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前所未有。這更需要我們繼承、發揚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民族精神,培育、弘揚具有嶄新時代內涵的改革創新精神,從而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作者系華南農業大學思政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