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宏偉
2014年01月10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這樣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動、調整經濟結構的主動、改革開放的主動,贏得在經濟發展上的主動和國際競爭中的主動”。這裡一共提出了五個“主動”,並強調以前三個主動贏得后兩個主動。那麼,如何做到主動?從目前的國內國際形勢看,至少要在增強實力、駕馭形勢、推動變革三個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要把握好“力”、“勢”、“變”三個字。
實力強者主動。一般來說,經濟實力越強,說話和辦事就越有底氣,解決矛盾和問題就越有基礎,面對機遇和挑戰就越有選擇的空間和余地。經濟實力包括經濟體量和經濟素質兩個方面。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帶動能力越來越強。因而,發展的主動性、影響力顯著增強。但是,我國經濟素質還不高,GDP的構成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還缺乏能引領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方向的產品、技術和企業。因而,快速發展中還時常有受制於人之感。應當看到,雖然世界經濟依然低迷,我國經濟運行存在下行壓力,但我國經濟體量大,回旋空間大,可以做到東方不亮西方亮、堤外損失堤內補。東部發展速度有所下降,中西部發展步伐加快﹔傳統產業遭遇瓶頸,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外部需求低迷,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因此,關鍵是要扎實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內需的巨大潛力釋放出來,把國內市場規模進一步做大,特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改革開放,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通過增強經濟素質贏得發展和國際競爭的更大主動。
佔勢者主動。勢,是指事物發展變化的形勢和趨向。所謂佔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發展勢頭好,處於上升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二是敏銳洞察、善於駕馭形勢和趨向,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具備了這兩個條件,就能佔得先機、掌握主動。過去30多年,我國實現了年均接近10%的高速增長,經濟規模在世界上的位次不斷躍升,這樣的發展勢頭世所罕見。同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如發展方式粗放、資源環境不堪重負、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會流動性變差等。從世界看,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未散,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呼之欲出,發達國家力圖通過主導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主導新一輪經濟全球化,抑制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力和發展勢頭。所以,無論從國內還是從國際看,當前都是一個決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能否實現的關鍵時期、緊要關頭。面對這樣的“勢”,我們隻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改革開放,才能超越粗放型增長、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高發展的包容性,進而保持好勢頭、駕馭大趨勢,贏得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的主動。
改革者主動。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回顧歷史,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就會喪失機遇、陷入被動﹔勇於變革、大膽創新,才能挺立潮頭、爭取主動。縱觀世界,變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孕育的技術、產業和規則調整機遇,各國都在加快推進變革,以搶佔有利位置。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給黨和國家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給事業前進增添強大動力。我們靠改革開放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贏得了今天發展的主動﹔還要靠改革開放破解快速發展中積累的難題,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無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素質,還是把握經濟大勢,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都需要完善的制度、靈活的機制提供保障和動力,都需要堅持不懈地推進改革創新。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10日 07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