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林
一
中國夢的主體內容,是要通過對“兩個百年”目標的具體落實而進一步全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顯然,兩個百年目標雖然不是我們的終極奮斗目標,但卻是實現終極目標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步驟。隻有將這兩個百年目標加以高質量、高效能地兌取,才有可能進一步全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既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又是一個通過完成具體任務而逐步走向宏偉目標的必由之路。正是在這一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基礎上,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定當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這既是為兩個百年目標的實現營造制度條件、環境條件和社會條件,又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凝聚合力、激發活力與開發動力。其在本質意義上正是要使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圓夢理想,得以始終建立在堅實的制度基礎和科學的道路規劃上,而不是隻有目標而沒有路徑,隻有理想而沒有動力,隻有願景而沒有措施。
這一點非常重要,這也正是中國共產黨對於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改革、發展,走向文明、富強的高度自覺與自信。正是為了使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圓夢的理想落到實處和早日實現,黨中央不僅設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而且更及時、准確、有力、有效地為這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兌現與執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蘊力和驅動力,這便是改革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在所有方面都進行創新,都實現提升,都趨於完善,都更加優化。為此,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明確提出“改革開放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而且強調指出:“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我們一定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
由於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所以全面深化改革也就自然會成為中國夢的核心。沒有改革的驅動和引領,中國夢就會失去方向和動力,也就難以落地生根,變為現實。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所開創的市場化改革方向已成為發展定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有制已成為人們的社會共識,多種所有制形式在社會主義旗幟下競相迸發活力,也越來越成為具有高度認同感的社會常態。特別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從起“基礎性作用”向起“決定性作用”的轉換,就更是激發活力和增強效力的關鍵一招。它表明:在資源配置和價值轉換中,政府既要放開,又要管好﹔該放的一定放開,該管的必須管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同時發揮作用。也就是既要將市場經濟中的好東西拿過來,為我所用﹔又要把市場經濟中的一些負面因素剔除掉,使之更健康、更完備和更有力量。
二
認真說來,中國夢並不是自今日始,但卻是隻有在今天才有足以圓夢的動力、基礎和條件。這當然要歸功於中國共產黨,歸功於社會主義制度,歸功於改革開放。
在中國古代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中國夢”這一概念,但我們的祖先對“夢”的編織和構建卻從未停止,只是表達方式和具體內容有所不同而已。比如,兩千多年前的《禮記·禮運》篇就寫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先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就在同一個歷史時空,《晏子春秋》中則提出“飽暖非天降,賴爾筋與力”,極為直白地提出了如何才能實現這些夢想,亦即圓夢的方法與途徑。但是,解說歸解說,實踐歸實踐,這二者之間如若沒有社會制度的根本變革和精神桎梏的徹底破除,就永遠也難以實現溝通和重合。我們今天提出“中國夢”不僅有頂層設計,而且有大眾實踐﹔不僅有正確方向,而且有切實措施﹔不僅有宏偉目標,而且有強大動力。從35年前實行改革開放,到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戰略決策,就是對這大眾實踐、切實措施和強大動力的全面啟動與具體踐行。
由此可見,從當初破冰式地提出改革開放,到如今攻堅式地進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本身就不僅賦予了“中國夢”以極具時代內涵的深厚內容,而且同時也為“中國夢”的實現注入了飽滿的活力與強大的動力,以之與兩千多年以來中華民族所設計和所追索的理想夢境相比,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不僅有宏偉目標和具體指標,而且更有達臻目標和實現指標的方法、路徑與策略。這其中,最根本的活力之源與動力之驅,就是持續不斷地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以及在這個巨大變革過程中所形成和構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中國夢”的設計者、領導者和踐行者,自始至終都把國家利益、民族前途和人民福祉放在首位,並堅定不移地將之作為設計和實現“中國夢”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正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才秉有堅定而強烈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才有勇氣、有能力、有智慧懷揣綺麗夢想而走向燦爛未來。從某種特定意義上說,“中國夢”既是中國人走向未來世界的引擎,又是全世界認識當今中國的密碼。
正因為如此,“中國夢”從歷史到現實所進行的變繹和所實現的跨越,特別是在這變繹與跨越中所形成的豐碩果實和先進理念,就都必定會越來越成為國家發展的動力和人民幸福的源流,並因此而使之理所當然地成為中華民族的身份標識和中國人民的價值取向。因為“中國夢”既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又向燦爛的未來走去。它所凝聚和展示給世界的,除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范,就是中國人民的雄心壯志!
(作者系太原社會科學院院長)
相關專題 |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