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志剛:為中國夢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

2013年12月30日09:03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為中國夢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強調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這與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於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大新論斷新要求一脈相承,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著力疏浚創新驅動發展的渠道,把科技創新對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一、實現中國夢亟需發動創新驅動新引擎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國前途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深刻闡述。科技創新對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對科技創新的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中央鏡鑒歷史、面向未來,立足全局、放眼全球的重大抉擇。“不日新者必日退”,古代中國輝煌的文明得益於科技水平長期處於世界前列,近代中國深重的苦難根子之一在科技落后,從歷史的深處展望未來,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核心位置的重大意義。國際上,全球現代化拉動、國際金融危機倒逼下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成為各國最難掌控但必須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國際競爭的焦點已前移到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較量,在創新驅動上我們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從國內看,我國改革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打造經濟升級版,推動我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亟需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戰略抓手,一以貫之、長期堅持。

  實現中國夢亟需寫好創新篇章。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進而在本世紀中葉成為科技強國,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沒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我們難以從大國走向強國。創新之路是中國道路的題中之義,在黨的領導下經多年探索形成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內容,來之不易、動搖不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最新實踐,必須下大力氣落到實處。創新精神是中國精神的時代內涵,我們民族素有革故鼎新的文化傳統,35年改革開放孕育豐富了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把我們民族體內的創新熱情前所未有地激發出來了,我們要倍加珍惜、不斷滋養這一難得的創新自覺和自信。創新驅動是中國力量的重要載體,各族人民大團結是中國夢最可依憑的力量,科技界和產業界、社會各界合力同心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實踐,是廣大人民在中國夢感召下團結奮斗的重要著力點,廣大科技人員需要更加自覺地投身創新驅動,服務中國夢的偉大奮斗。

  把創新驅動的引擎真正發動起來,加快提升我國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充分利用我國的創新積累和技術儲備,創新商業模式,開拓新興市場,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以人才強、科技強促進產業強、經濟強、國力強。堅持把提高科技實力與創新能力作為創新驅動的核心和關鍵,把握好自主創新這一基本立足點,把強化基礎前沿、關鍵共性技術、社會公益技術和戰略高科技、涉及國家安全的技術研究作為重大的基礎工程來抓,增強預見性前瞻性,在差距較大的領域積極探索“非對稱”發展措施,加快提高原始創新水平。堅持把提高經濟實力和社會生產力作為創新驅動的主攻方向,重點圍繞壯大實體經濟,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兩手抓”,用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高新區等載體,著力促進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節能減排的生產模式,使“中國創造”和“中國制造”協同並進。堅持把提升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作為創新驅動的根本目的,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都需要科技創新,我們既要強調科技的經濟價值,也要強調科技的民生、社會、安全、文化和生態價值,抓住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發展、信息安全等重大問題,全面加強各領域的科技創新,使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群眾。

  二、點燃創新驅動新引擎的改革引信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緊迫的任務在改革。實現從要素驅動發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轉變,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變革,涉及到整體發展觀念、發展布局、發展方式的變化,需要相應的體制機制保障。改革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一招,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市場導向的創新格局在發展中日益形成,但制約科技經濟緊密結合、制約企業創新能力和原始創新水平提升等體制機制問題仍然不少,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通過深化改革,真正把束縛創新的繩索解開。改革是創新驅動發展的臨門一腳,通過多年努力,我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大國和創新大國,正處在建成創新型國家、進而建成科技強國和創新強國的爬坡過坎階段,能否真正邁過這個“坎”、爬上這個“坡”,迫切需要發揮好改革的“臨門一腳”功能。改革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制勝一步,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各國都在苦練創新發展的“內功”,搶佔發展的制高點,下好改革這步“先手棋”,有利於盤活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總棋局”,有利於我們在日益劇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改革的目的是要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多年來,科技經濟結合一直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對科技經濟結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過改革創新大幅增加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含量,這也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本質要求,迫切需要完善體制機制,真正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予以重視和部署,使人才、科技等資源的價值在市場和社會上得到更多的尊重,使知識、技術等要素的投入比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要通過改革進一步強化創新供給,堅持科技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著力提升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能力,消除制約科技成果轉移擴散的障礙,使科技創新成果更多地向經濟社會轉移擴散。要通過改革進一步釋放創新需求,加強科技創新政策、產業政策、需求政策的銜接和科技改革、經濟改革、職能轉變的統籌,使重視創新、鼓勵創新、支持創新在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的規劃布局、政策制定、考核評價中得到更好地體現,引導科技界和各方面把智慧與力量更多聚焦到創新驅動發展上來。

  改革的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生產關系的調整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這是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落到實處的“總開關”。技術創新的根本力量在市場、在社會、在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結合。特別是產業變革具有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多變多樣的特征,必須通過深化改革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力量。政府需要管好該管的領域,著力加強基礎前沿研究和共性、公共科技服務,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命脈的領域積極作為,明確科技創新的重點與方向,集中力量搶佔制高點。要突出發展導向、問題導向和市場導向,著力理順各類創新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需求,抓住科技體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著力完善政策體系和激勵措施,把企業的關注重點引導到強化技術創新和形成創新集群效應上來,把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關注重點引導到原創突破和為企業提供創新服務上來,把技術市場、金融機構、科技中介等的關注重點引導到為產學研用牽線搭橋和提供保障上來。

  著力疏浚創新驅動發展的渠道,把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加快引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田間地頭”。特別是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加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協調有關部門,動員科技界、產業界和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把發展需要與現實能力、長遠目標與近期工作統籌起來考慮,提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方向、目標和工作重點。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著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和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創新服務能力,補齊區域創新和科技服務等“短板”,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發揮創新的集群效應,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夯實科技經濟結合的宏觀載體和物質基礎。要持續增強市場和社會創新活力,促進創新資源和要素高效配置。著力完善創新資源配置的市場機制和政府支持創新的方式,抓住創新人才這個根本,用好評價激勵指揮棒,深化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的融合互動,加快形成市場導向、社會參與、開放流動、高效協作的創新機制。要不斷完善創新管理,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著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強部門協作,提高圍繞創新全鏈條的科學管理、宏觀管理水平,發揮好科技規劃、創新政策、技術標准、評價評估等在創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從知識產權、要素價格、科技金融、產業制度、需求引導、對外合作等方面加快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創新政策環境,完善科技創新基礎制度、基礎條件和公共服務平台,培植創新發展的肥沃土壤。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上,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自覺更加自信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銳意改革、攻堅克難,讓一切有利於創新的星火乘風燎原,為開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為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