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分析“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研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
關於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會議強調,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首先把農產品質量抓好。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關於“誰來種地”,會議指出,解決好這個問題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和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核心是要解決好人的問題,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要提高種地集約經營、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加農民務農收入,鼓勵發展、大力扶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要提高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把培養青年農民納入國家實用人才培養計劃,確保農業后繼有人。要強化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創造良好務農條件和環境,要加大農業投入力度,建立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金融體系,制定大中專院校特別是農業院校畢業生到農村經營農業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構建職業農民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與此同時,也要繼續重視普通農戶的生產發展。
會議指出,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農情,遵循現代化規律,依靠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進涉農行政管理方式創新。
對於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確保糧食安全的指示,不少業內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糧食問題既要抓數量安全,也要抓質量安全,堅持以農民家庭為基礎開展規模化經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要保証糧食安全,一定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黨國英表示,強調糧食安全的重點在於採取措施提高農業競爭力。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價格保持著上漲的勢頭,反襯出我國農業生產成本高企的現實。中央鼓勵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就是一個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改變現有生產模式的重要方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所長秦富認為,國家所說的口糧主要是小麥和稻米。因為北方的面食來自小麥,南方主要是稻米。因此要保証這兩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更重要的是,要繼續依靠科技支撐提高作業的單產水平,這幾年的糧食增長,主要就是依靠單產提高,這要比單純的擴大種植面積重要得多。
秦富表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農業。實現糧食高產,必須擴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科技的支撐,提高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業企業願意生產糧食,這些還需要相關部門細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