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解讀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唐任伍:“三農”是中國民生保障和改善之本

2013年12月25日08:21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唐任伍(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12月25日電 (萬鵬)12月23日至24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會議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樹立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理念,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就此,記者專訪了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唐任伍。

唐任伍談到,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繼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會議,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大局出發,從“三農”的角度推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又一項重大決策,進一步為我國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支起了安全閥。

唐任伍指出,農業、農村、農民,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民生保障和改善之本。但是,對於像中國這樣農村人口還佔相當大比例的發展中大國來說,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三農”還是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弱項。因此,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三農”問題不僅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民生保障和改善的關鍵。要解決好中國人的民生,首先必須保障和改善農民的民生。

首先,確保糧食安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唐任伍認為,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民生。人無糧不活,國無糧不穩,糧食是國之大本、民生之基。一個國家隻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14億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裡應該主要裝中國糧,這樣中國人的民生才有保障,才有安全感,中國人才能不被別人卡脖子。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像農村工作會議所說的,要堅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耕地紅線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仍然必須堅守,同時現有耕地面積必須保持基本穩定﹔要調動和保護好“兩個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要搞好糧食儲備調節,增加糧食生產投入﹔高度重視節約糧食,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其次,保障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安全閥。唐任伍談到,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不僅是對政府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同時也是對民生工作的檢驗。農產品和食品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因此,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正本清源,把農產品質量抓好,要用最嚴謹的標准、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從生產環節開始抓,把住生產環境安全關,治地治水,淨化農產品產地環境,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鏈條,形成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建立更為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最后,唐任伍強調,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農村穩則國家穩,農民富則國家富。農民在我國佔人口大多數,農民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全國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要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通過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理念,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特別提到,要搞好農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重視空心村問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確保農村社會穩定有序。到2020年,要解決約1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約1億人口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約1億人口在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通過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以及新農村建設,讓廣大農民群眾的民生得到改善,過上更好的日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唐任伍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