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忠誠:以誠信為中國夢圓作基礎支撐

張忠誠

2013年12月18日15:33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以誠信為中國夢圓作基礎支撐

中國夢的圓夢之旅,如同現代化列車奔馳在高速鐵路之上,既需要舉國上下戮力同心、卯足干勁的快速度,也需要不偏不倚、無縫對接以規范社會運行秩序的“好軌道”。以誠信為基石的全民健康道德素養不僅是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的“潤滑劑”,也是規范社會運行秩序的“平衡木”。而社會誠信素養的整體提升是確保“軌道”結實順暢的基礎和依托,將為中國夢圓發揮無可替代的支撐作用。

信用有溢價,失信必折價。一個失信的社會,其高昂的運行成本體現在所有地方。由於市場交易中的信用體系不夠健全,使得無效成本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居高不下。2011年中國質量信用白皮書顯示,我國每年因失信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855億元,其中因為制假售假、產品質量失信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元。由於存在政府失信現象,國人對政府出台的政策和公職人員的行為越來越多地心存疑慮,不僅黨群干群關系受到消極影響,穩定社會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當至關重要的宏觀經濟數據出台時,人們往往抱以懷疑的態度,使得決定市場定價的主要因素常常被混淆。可以說,當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的誠信危機絕非危言聳聽,它同環境問題、腐敗問題一道,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三大主要“污染源”,成為我們實現中國夢進程中不能不正視並掃除的現實障礙。

實現中國夢急需誠信導航。為此,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快《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落實步伐,從道德與制度層面確保誠信升值、消除欺詐失信以扭轉誠信滑波趨勢是當務之急。

培育誠信公民是前提。全社會的誠信素養建立在全體公民的誠信意識基礎之上。當今中國應當發起“誠信革命”,面向全體公民大力開展誠信教育,提倡誠信倫理,增強誠信意識,形成誠信風尚。一方面,通過政府推動加強誠信教育引導,將誠信教育納入在校學生德育課的主要內容,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考核范疇,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的硬性指標,加快形成守信者獲利並名利雙收、失信者失利並付出高額成本的明確社會導向。另一方面,通過輿論引導強化誠信示范,將誠信方面的好壞事例通過新聞媒體擺在人們面前,讓人們實地去鑒別假惡丑、褒揚真善美,真切感受“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熏陶,從而在靈魂深處真正意識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惠之於人,受之於己”是做人應當遵循的黃金法則,不講誠信的人將會失去立足社會的根基。

打造誠信政府是關鍵。政府是誠信社會的維護者、倡導者和管理者,政府誠信引導、影響著公眾的誠信精神,推動、決定著社會的誠信程度。對於素有“以吏為師”傳統的中國社會而言,打造誠信政府對於建設誠信社會更具有不可估量的導向作用。從長遠來看,政府應當努力做到“三個一致”:名與實一致,即政府機構設置、行政權限要與維護和增進人民利益的程度、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相一致,這是政府誠信的政治基礎﹔言與行一致,即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應當保持一致,不能出爾反爾、朝令夕改,這是政府誠信的管理基礎﹔“信民”與“民信”一致,即政府取信於民的政策制定、實施與人民對政府的理性預期和信任期待相一致,這是政府誠信的行為基礎。此外,還應當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步伐,通過強化立法,積極構建政府行為、公務人員的誠信約束機制和體制內外相結合的政府誠信監督機制,著力修好官德,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

健全個人信用制度是基礎。現代個人信用制度是指國家監督、管理和保障個人信用活動的一整套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其基本內涵包括個人信用登記、評估、風險預警、風險管理及風險轉嫁等制度。現代個人信用制度根據成本——收益原則,使個人信用違約成本大大高於違約收益。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的目的在於:通過具有法律強制性的外部約束力量——制度來規范個人信用活動當事人的信用行為,引導個人守信意識的提高,從而建立起信用良好的市場經濟運行秩序。當前有必要盡快健全完善的個人信用檔案登記機制、規范的個人信用評分機制,對個人信用狀況進行評分登記,使其成為終生評判一個人的依據,並作為升學、就業、升遷等重要依據,並上網公布,伴隨終生。為鼓勵人們誠實守信,對於信用等級高的市場主體應當給予較高的銀行信用額度和更為優惠的利率安排,通過這些政策法規的引導,增強人們誠實守信的自覺性。

健全失信約束懲戒機制是保障。當失信的收益高於相同的資源和時間從事其他活動所帶來的收益時,市場主體就會選擇違約。要從根本上解決社會誠信缺失,不僅要靠輿論監督、思想教育,更要靠強力監管和嚴厲處罰。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制定和推行“失信成本”遠高於“守信成本”的失信懲戒法律體系,將失信者永遠淘汰出局,直至名譽掃地、寸步難行。隻有建立這樣的失信約束懲戒機制,才能使誠信觀念深入人心,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平台上實現契約雙方的共贏。當然,普及誠信價值的手段僅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制約是不夠的,最根本的是要孕育一種自上而下的誠信文化、誠信品質。

(作者單位:省委政策研究室)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