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唐利如:建設人民大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3年12月18日16:34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建設人民大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民主:突出人民大眾的主體地位

  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國家治理”的角度理解和闡述“民主”,既是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的創新發展,也是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全新要求。

  一是健全民主制度。加強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建設,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二是完善民主機制。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實質就是領導、支持和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在當今中國,積極穩妥地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把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統一起來,進一步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三是豐富民主形式。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在黨的領導下,以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協商,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協商民主是對民主形式的豐富和發展。

  平等:維護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

  “平等”是當今中國團結發展的共同價值。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創造性地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平等觀,消滅了階級剝削和壓迫,保証了人民群眾基本權利的平等。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工農、城鄉等差別依然存在,區域差距和貧富分化等不容忽視,人民群眾的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基本權利還不盡如人意,不平等已經成為全民族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要從廣大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切的問題入手,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等權利,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讓人們生活得更有尊嚴。

  一是堅持權利平等。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

  二是堅持機會平等。保証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三是堅持規則平等。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確保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改革市場監管體系,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實行優惠政策行為,反對地方保護,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

  四是堅持主體平等。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維護農民生產要素權益,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公正:增進人民大眾的利益福祉

  公正事關民心向背,民心連著利益福祉。妥善解決社會公正問題,已成為我國在改革發展中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課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的指導思想,要求“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一是強化經濟公正。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二是堅守司法公正。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三是落實社會公正。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四是推進分配公正。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進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加大稅收調節力度。

  和諧:凝聚人民大眾的精神力量

  和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尺度。“和諧”的價值觀實現了中國傳統的時代轉化,是對傳統文化和諧思想的突破和超越,也是中國對世界價值理念的獨特貢獻,必將為更多的國家、民族和人民所認同和接受。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根據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與時俱進地建設“和諧”價值觀,賦予了全新的思想內涵,並做出了重大的戰略部署。

  一是建設平安中國,促進社會和諧。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於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二是建設美麗中國,促進生態和諧。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三是建設法治中國,保障社會和諧,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規范主體行為,調節利益沖突,維護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和諧。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價值,必將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成為人類文明又一鮮艷的成果。

  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培育和踐行“民主、平等、公正、和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為陝西省文化廳副廳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后)

  責編/ 劉赫

  注: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原創文章,網絡轉載請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字樣。書面轉載請聯系010-65363752或郵件至rmlt@rmlt.com.cn。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