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法治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支撐

馬一德

2013年12月18日16:33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原標題:法治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支撐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中國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重要目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障。法治中國對於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助推改革走向深入,保障改革平穩進行具有十分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堅持以法治為最可靠保障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以及擴大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以法治為最根本手段和最可靠保障。法治中國是十八大報告所闡述的“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戰略的升級版。在當下中國,法治是提高執政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的可靠教材,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唯一途徑,是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根本保障。

  法治中國必須維護憲法法律權威,讓法治成為國民的信仰

  法治本質上是規則之治,憲法和法律是一國的根本規則。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國憲章,國之根本法則,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根據憲法所制定的各種基本法律是國家這一共同體的基本規范准則。法律是憲法的具體化,亦具有不可侵犯的權威性。隻有牢固確立和尊崇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性,才能在國家樹立一個最高的是非判斷標准,才能建立穩定可靠的制度預期,才能引導國民遵守規則、信仰法治。

  法治中國必須規范公權力運行,保障私權利實現

  制約和規范公權力運行,保障和實現私權利價值是現代法治的兩大使命。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權力由法律所授予,也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運行。應將權力關進法律化的制度之籠,堅持用法律化的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通過法治化的途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法制的軌道內運行。公權力具有天然的侵犯私權利的屬性,制約和規范公權力運行的目的,在於保障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私權,否則公權力的存在將毫無意義。

  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關鍵在於嚴格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須通過一個法治的政府才能實現,這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依法行政是規范公權力運行,保障私權利實現的首要保障。當前社會矛盾多發,信訪不斷,多與依法行政不到位有關。隻有堅持依法行政,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社會矛盾,最大程度地增加社會和諧因素,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依法行政也是創新社會治理所必須遵循的根本准則。不管何種新型的社會治理方式,包括新型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機制,皆代表國家對社會管理的方法或者態度,都涉及到公權力的運用,因此必須堅持依法而為﹔未得到法律授權的任何公權力運用都是非法的,“花錢買平安”、“擺得平就是水平”都是非法治的權宜之計,應予以堅決摒棄。

  法治中國必須強化司法權威,保障司法獨立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以維護人民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保障,是公平正義實現的最后一道關卡。當民眾普遍感到公平正義難以獲得的時候,將導致社會不穩。理想的法治狀態下,一切糾紛皆可通過司法獲得解決,民眾能夠從司法獲得最后的公平正義。司法要承擔守護民眾公平正義的使命,要求司法必須有權威,強化司法權威是當前司法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司法權威來源於獨立和公正,應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下大力氣根除制約司法權依法獨立運行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司法權依法獨立運行與堅持黨的領導在本質上是統一的,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就是對黨和人民意志的最好貫徹和落實。目前存在諸多如“信訪不信法”等消減司法權威的不利因素,亟需得到糾正。

  現今,我們正面臨全面深化改革的艱巨任務,這是巨大挑戰,更是推動中國繼續美好前行的重大戰略機遇。當前形勢和任務要求全黨和全國人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堅持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的改革總體推進方略。法治中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支撐,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應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中關村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院院長、博導)

  責編/劉赫

  注: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原創文章,網絡轉載請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人民論壇》雜志”字樣。書面轉載請聯系010-65363752或郵件至rmlt@rmlt.com.cn。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